共23题,约28210字。
广东省韶关市2022届高三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书写“先秦哲学史”,不啻于一趟中国哲学的寻根之旅。为了更顺利地完成这趟旅程,我们不妨找两块“他山之石”。
第一块“石头”是“轴心时代”理论。二战结束不久,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在其所著《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提出了“轴心时代”理论。雅思贝尔斯注意到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某些具有重大意义的巧合:以公元前500年前后为主轴,在全世界范围内集中出现了一些极不寻常的历史事件:中国、印度、西方等这些互不知晓的地区,却不约而同地爆发了文明的重大突破,出现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引领着不同文明的突飞猛进。在“轴心时代”理论中,中国文明对应的正是“先秦时期”。具体来说,“轴心时代”的中国表现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思想盛况。稍感遗憾,我们无法通过“轴心时代”理论这块“石头”找到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这就需要第二块“他山之石”。
第二块“石头”是“脱序”理论。这一理论是由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提出的。涂尔干发现,当社会面临重大危机、物质财富出现明显萎缩时,自杀率固然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当社会获得重大进步,物质财富增涨显著时,自杀率竟然也呈现出上升趋势。涂尔干敏锐地发现“社会危机”与“社会繁荣”这两种看似相反的现象的共同之处,那就是“社会的剧烈变化”。涂尔干把它描述为“脱序”现象。
按照这一理论,在一定的秩序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大家对既有的价值和原则表示出必要的尊重。因此,在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里,一些历经时间而沉淀下来的经验教训作为传统得到足够的尊重,即便是为了改变现状、出人头地所做的种种努力,也通常以遵循既有原则和规范作为前提。然而,在脱序状态下,人们的欲望、情感、行为、心态等等,一切都失控了。旧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被普遍否定或遭到严重破坏,逐渐失去了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未被普遍接受或尚未形成,不具有对社会成员的有效约束力,使得社会成员的行为缺乏明确的社会规范约束,形成社会规范“真空”的社会状态。
“脱序”理论正好可以被用来解释“轴心时代”的中国“奇迹”。春秋战国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礼崩乐坏,原有的宗法秩序与社会规范遭遇挑战,频现危机,而新的社会秩序和规范尚未形成,整个社会呈现出脱序状态。时代危机刺痛了人们,同时也刺激思想家们反思本时代的特点,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对社会失范危机作出相应的回应。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轴心时代——诸子百家争鸣——其实起源于礼崩乐坏之后的社会失范危机。作为时代的发言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逐渐形成众多思想派别,演绎为精彩绝伦的“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思想史诗。顺便说一句,中国思想史上还有两个时期,同样适用于“脱序”理论,一个是魏晋时期,一个是民国时期。
(摘编自秦平《中国哲学的故乡之旅》)
材料二:
雅斯贝尔斯将人类文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史前时代、古代高度文明时代、轴心时代、科技时代。在这四个文明发展的阶段之中,轴心时代具有非凡的意义。正因为此,雅斯贝尔斯称之为“突破期”,而将这之前的“史前时代”、“古代高度文明时代”及其之后的“科技时代”统称为“间歇期”。前一个间歇期为轴心时代的突破集聚了必要的能量,轴心时代则为人类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树立了标准。
在雅斯贝尔斯看来,人类文明具有同步性,几乎是在同时,在中国、印度、中东以及希腊这一地理轴心上,在思想上出现了辉煌的成就。
尽管“轴心时代”并非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经历的阶段,但“轴心时代”的文化精神突破所奠定的人类精神根基、传统宗教伦理价值体系框架,至今仍然是人类几个主要文明体系中的价值和行为准则。雅斯贝尔斯强调:时至今日,人类一直靠轴心期所产生、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燃火焰。
雅斯贝尔斯明确反对欧洲中心论,重视东方的文化,呼吁“我们再也不能置伟大的亚洲世界于不顾,将其看作是处于永久停滞状态下的非历史性民族”,要将中国和印度的文明与西方文明相提并论,因为“它们实现了突破,在精神上达到了跟西方一样的深度”。
雅斯贝尔斯对儒家学说非常感兴趣。在他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以“仁”作为其核心观念的哲学家,他希望“仁”不仅能够再次决定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还可以在一种真正的世界哲学的发展进程中成为“人类交往”的特征。雅斯贝尔斯对中国未来充满希望:“我们希望中国能够在技术时代产生它自己的新的自由形式。”
(摘编自何立波《雅斯贝尔斯对轴心时代的历史构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书写先秦哲学史并非易事,“轴心时代”理论和“脱序”理论可以为其提供帮助。
B.涂尔干发现,社会危机和社会繁荣致使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引发“脱序”现象。
C.轴心时代之外,人类都处于间歇期,轴心时代既突破了之前的文明,又影响深远。
D.雅斯贝尔斯认为,“仁”曾决定中国文化的方向,也希望其对世界哲学发展做出贡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雅斯贝尔斯关注到先秦的思想盛况,但我们仍然无法借助他的“轴心时代”理论去探寻中国哲学的根源。
B.既然“脱序”理论可以解释“轴心时代”的中国“奇迹”,那么可推测,同处于“轴心时代”的地区都是动荡不安的。
C.在秩序井然的社会中,人们往往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不会轻易自杀。社会脱序时,人们的“失控”也可能带来创造力。
D.与西方文明不同,中国和印度的文明实现了突破,因而世界文明的中心不应该在欧洲,而应该在亚洲。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适用于涂尔干“脱序”理论的一项是(3分)
A.魏晋时期的名士刘伶乖张放诞,大醉之后喜欢赤裸身体,随时带着一名扛着锹的仆人,说:“死便埋我。”
B.新中国建立后,中央政府开展“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等运动,社会风气迅速好转。
C.《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饱经科场打击,受尽了冷嘲热讽,当他骤闻中了举人,激动得无法控制,竟然疯了。
D. 2021年1月6日,在清点总统大选选举人票期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支持者暴力冲击国会。
4.五四时期,思想解放大潮汹涌澎湃,各种学说蜂拥而至,各式“主义”被竞相宣传。请用“脱序”理论解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4分)
5.请依据材料简要分析“轴心时代”中的“轴心”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回忆文学讲习所
王安忆
我们那时候,鲁迅文学院是叫“文学讲习所”,没有自己的校舍,临时设在朝阳区委党校里面。党校周围空落得很,出了院门,走一段,才可抵到一个勉强可称为“街”的地方。大约过了一个月的光景,党校周围的草木绿了起来。不是像江南地方的葱茏的绿,因为地方大,气候又干燥。树身是高大的,枝叶错乱着伸展得很开。吃过晚饭,我们成群结伙,在党校后边散步。
不开课,也不开饭的时候,我们会到饭厅来写东西。东一个,西一个,散得很开,各自埋头苦作。遇到不会写的字了,就转过身去问:“陈世旭,‘兔崽子’的‘崽’怎么写?”越过几排桌椅,远处的莫伸则插嘴道:“安忆也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