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420字。
古代文化常识
1、院试,在府或县参加院试考试的人叫“童生”“童子”。考中后称“生员”俗称“秀才”,第一名叫案首。
乡试,子、卯、午、酉年八月在京城或省城(各省贡院)考试的人是生员及监生,考中的称“举人”。考期在八月,故称秋闱。乡试录取举人的公告榜称“桂榜”,头名称为“解jiè元”。
会试,乡试考试后次年春,由礼部主持的在京城贡院参加考试的人称“举人”,考中的称“贡士”。会试在春季,故称春闱。会试录取贡士的公告榜称“杏榜”,头名称为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明、清进士分为三甲,头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中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最多,赐同进士出身。及第后称考官为座主、恩门,对其自称门生,同科及第的人称同年。殿试之后朝廷发布的录取进士的公告榜称“皇榜”,又称“金榜”,金榜头名为状元。
2、六部 隋唐以后,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是各部长官,侍郎是各部副职,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下面又设员外郎。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相当于现在部长、副部长、司长、副司长。
吏部,掌官吏任用、黜陟、考核等事务;户部,掌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粮食及一切财政事宜;
礼部,掌典礼、学校、科举事宜; 兵部:掌管兵籍、军械、征伐等事宜;
刑部,又称宪部,掌司法、邢狱; 工部,管掌工程营建、器物制造、屯田水利等。
3丁艰,即丁忧,遭父母之丧。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称“丁忧”“丁艰”(遭遇忧愁,遭遇艰难之意)。服满再行补职。《晋书•袁悦之传》:“始为谢玄参军,为玄所遇,丁忧去职。”
《晋书•周光传》:“陶侃微时,丁艰,奖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终。”
丁外艰,古丧制名,凡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祖父丧。
丁内艰,古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
承重孙:长子已先于其父母去世,由嫡孙代替其父,为祖父母服斩衰(三年孝)的情况下,这个长房长孙才能被称为“承重孙”。陆游 《曾文清公墓志铭》:“丁内艰,服除,主管南外宗室财用。”
持服:守孝,服丧。韩愈《与郑相公书》:“孟之深友太子舍人樊宗师,比(近来)持服在东都,今已外除(除服),经营孟家事,不啻如己。”
期 jī功,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小功服的亲族。所谓五服,是指《仪服》篇中所制定的五等丧服,由重至轻分别为斩衰cuī(三年)、齐衰zī cuī(一年)、大功(九个月)、小功(五个月)、缌sī麻(三个月),每一等都对应有一定的居丧时间。
服满,丧礼名。即服丧期满。因与死者亲疏关系不同而服丧之期也长短不一,故服满之期也不同。
除服,也称除丧,守孝期满,除去丧服。《苏轼传》:“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
服阙,也称服除: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称为服阙。《虞诩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