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170字。

  整本书阅读和语言运用专题
  【和平区】
  请从下面两道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6分)
  21. 失散,团聚,再失散,是我母亲的家族在扬州、苏州两地迁徙生息的结局,没有土地的家族将永远难逃失散的命运。我母亲的家族在之前几十年的艰难时世里一直聚合在一起,是一个亲密的家族圈的生活,但最终,在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里,一切烟消云散,这个家族的第一代、第二代,还有第三代,最后还是失散了。
  苏童《八百米故乡》
  请结合费孝通《乡土中国》中“乡土性”“地缘与血缘”的相关内容分别阐释材料中“团聚”“失散”的现象。要求:1.观点与现象对应;2.不超过120字。
  【21题答案】
  【答案】在稳定的乡士社会,人口不必流动,血缘家族就可以聚居在一起。母亲的家族几十年一直聚合在一起就是稳定的血缘和地缘关系的缩影。而当一个家族扩大到一定程度,就要不断往外扩展,最终在区位上分裂。所以在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里,母亲的家族最终“失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名著内容和主题的能力。
  《乡土中国》中说,“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给自足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个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可见费孝通认为在稳定的乡土社会,人口不需要流动,因而依靠血缘关系而形成的家族就可以聚居在一起,在周边一定范围内活动,这时候的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
  材料中“我母亲的家族在之前几十年的艰难时世里一直聚合在一起,是一个亲密的家族圈的生活”就是这种稳定的血缘和地缘关系的缩影。
  《乡土中国》中说,“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地扩大。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个社群不能不在区位上分裂”,费孝通认为一个家族扩大到一定程度就需要不断往外扩展,最后当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就只能在区位上分裂。
  材料中写“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里,一切烟消云散,这个家族的第一代、第二代,还有第三代,最后还是失散了”,最终这个大家族在时代的变化中不得不分裂,由“团聚”到最终的“失散”。
  22. 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请从思想角度切入谈谈《红楼梦》是如何印证这一观点的。要求:1.观点明确,言之有据:2.不超过120字。
  ……
  【河北区】
  22.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一句不超过12个字。
  建水城如此生活,已经持续了六百多年。直到今天,建水城①______,老人依然可以将故乡作为养老院而终老;盲人、残障者在其中不必害怕;儿童穿过大街小巷,日日受到长者教育、熏陶;邻里彼此关照……建水本来就是为过日子建造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礼记•礼运》)在古代中国,这种理想②______,而是日常生活世界里的材料、格局、形式、制度……一切都是寓意的,儒家思想在中国从来不是教条,各种设施、细节都是为着一次次“四美具,二难并”①。美即好在②。这种置身于材料、格局的美,实用是材料的实用,美是材料之美,天人合一,________③
  选材自于坚的《建水记》
  【注】①“四美具,二难并”:出自王勃《滕王阁序》。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二难:指贤主和嘉宾。②好在:诗意 栖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