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2740字。
整本书阅读最新考题汇编——《红楼梦》(上海专用)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2022杨浦区二模)
咏月①
(清)曹雪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菩萨蛮
(南宋)朱淑真②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注]①《咏月》为《红楼梦》人物香菱所作。②朱淑真,南宋女诗人,生于仕宦家庭,博通经史,尤工诗词,相传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
13. 香菱拜黛玉为师学诗,下列学诗原则不是黛玉认可的一项是( )
A. 格调规矩是末事,以词句新奇为上。
B. 学诗先从盛唐诗歌入手,多读多品。
C. 学诗者要品读出诗歌的传承与化用。
D. 新学诗者应从含义浅近的诗句读起。
14. 对两首作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香菱诗的首联、颔联集中笔墨描绘出月色的朦胧清淡。
B. 香菱诗的颈联分别塑造了旅人思乡和闺妇思夫的形象。
C. 朱淑真词用颦眉未变而愁闷新添表现愁绪的连绵不断。
D. 朱淑真词用深夜流萤的点点荧光表现深沉清幽的意境。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建平中学2021学年第二学期阶段检测)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棵苇草
祝振玉
①秋天的物候,很容易让人想到芦苇,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仅道尽了深秋的气象,也是古往今来咏芦苇诗的祖宗。芦苇,没有袅娜的身姿和妍丽的容颜,只是江边湖畔平凡的存在,对它青睐的人实在寥寥。
②不过,一叶虽小,或可障目,一苇虽轻,有时也能载无量之重。我们熟知的典故“一苇渡江”,流传千年,影响甚广。其大概率是出于民间的传说想象,也一直是中国文学戏曲美术作品中大家喜闻乐见的题材。它是要赞颂一种所凭藉者微,所承载者大,不畏险阻、勇猛精进、坚忍不拔的开拓担当精神;也再次告诉世俗众人:只要有初心恒心决心,一苇也可渡过大江,如果没有勇猛精进的意志,即有艨艟巨舰也难到光明彼岸。
③距今九百多年前,还有一位文坛泰斗,也在长江之上天水之间“一苇横江”,这就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长江边的湖北黄州,又因心中郁闷寡欢与朋友们来到长江舟遣怀。只是苏轼没有折芦化舟的超能法力,而是将小船比作一叶芦苇。当是时,月下风清,江天一色,孤舟如苇,凭虚凌空。苏轼与同侪唯意所向,乘兴而往,在万顷水波中享受自由时光,在水雾浩淼中随性自由,在浩瀚江天之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