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20170字。

  2022年河东区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时,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II卷答案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I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2.本试卷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是赏菊的好季节,作为中国人,细细想想,果真历朝历代的人们对菊花都有各种赞美。正因为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才让南宋绘画家马远画了《陶渊明采菊图》,上面还出现了菊花和松树的形象。
  古代文人对菊花真的是赞誉有加,菊花位列植物“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中便是明证。陶渊明喜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   ),司空图欣赏“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   ),唐寅感受到的是“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的(   ),李清照又用“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对比烘托着孤独凄凉,黄巢“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写出了菊花满城的(   ),似乎人人心中都有别样的菊花。
  现代艺术家们对菊花同样是一往情深。新月派诗人闻一多的现代诗《鼓手与琴师》中写到了不同形态的菊花。有鸡爪菊、绣球菊、江西腊,这些菊花颜色丰富,不但有金的黄、玉的白、春酿的绿、秋山的紫,更有剪秋萝似的小红菊、从鹅绒到古铜色的黄菊、带紫茎的微绿色的“真菊”,以及枣红色的菊花王。在闻先生饱蘸感情的抒发中,______,他用文字描摹出菊花的无数状态、颜色、样貌,让我们非常赞叹。
  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典雅安静        淡定从容        豪气干云        离愁别绪
  B. 淡定从容        典雅安静        离愁别绪        豪气干云
  C. 典雅安静        淡定从容        离愁别绪        豪气干云
  D. 淡定从容        典雅安静        豪气干云        离愁别绪
  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我们对他的思乡爱国有共鸣,更能发现作为画家的他训练有素的眼力
  B. 我们不仅发现作为画家的他训练有素的眼力,更能对他的思乡爱国有共鸣
  C. 我们不仅对他的思乡爱国有共鸣,更能发现作为画家的他训练有素的眼力
  D. 不仅我们发现作为画家的他训练有素的眼力,更能对他的思乡爱国有共鸣
  3. 下列与“菊”相关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是他对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真实写照。
  B. 古人称九月为“菊月”。古人在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李清照的《醉花阴》就是写于重阳节。
  C. 宋朝时的大儒周敦颐《爱莲说》,“菊,花之隐逸者也。”他赞誉菊花超然、孤傲,使它很自然的成为隐士身份人的象征。
  D. 在我国有源远流长的养菊、赏菊、品菊、咏菊、画菊的传统,从而形成了一种与菊花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菊花为中心的文化体系,这就是中国传统菊花文化。
  【1~3题答案】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典雅安静:优美大方而不俗气且平静安稳,不吵闹。淡定从容:沉着镇定,淡泊名利。
  第一空,陶渊明的诗句体现的是淡泊名利、悠然自得的心境,故选“淡定从容”;第二空,司空图诗句中的“无言”体现安静,“人淡如菊”体现典雅,故选“典雅安静”。
  豪气干云:形容豪迈的气势冲入云霄。离愁别绪:指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
  第三空中,“多少天涯未归客”,显然是离乡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选“离愁别绪”;第四空,黄巢的诗歌展现出菊花怒放时的豪迈气势,故选“豪气干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将智能管理“精确到肌肉”的上海体育学院的刘宇教授团队通过采集跳台滑雪运动员的数据信息,结合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进行神经启动、肌肉控制等方法研究,建立数字化高速影像、冠军选手模型、运动员心理分析、运动损伤防护等,为雪上技巧类项目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助力选手实现成绩突破。
  为无微不至地服务于运动员,一些高校还在运动员的穿戴上下了功夫。据媒体报道,前不久,天津工业大学领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