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3000字。
2021-2022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段考
语 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⑤+《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建制,文艺美学在中国始终都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域。与传统学科相比,文艺美学的学科历史确实十分短暂,以至于在一些人看来,文艺美学的学科合理性不仅有待证明,甚至是否有资格被纳入现代学科体系建制之中,也是有待观察和值得怀疑的事情。以传统学科史学的眼光看,文艺美学还不足以给出自身进入学科建制史的合理性证明,它资历尚浅,灵动有余而沉稳不足,即便暂时不被驱逐出学科建制的历史,也不过是在“历史的进行时”之中。当我们说文艺美学正处于“历史的进行时”之时,即意味着我们正身处于文艺美学“当代的进行时”之中,这无疑也意味着我们是文艺美学学科在当代生成发展的创建者、参与者、亲历者和见证者。
回顾20世纪80年代文艺美学所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到,文艺美学在学科建制的历史上虽然充满质疑和争论,其学科属性和定位似乎也总是处于飘忽不定的游移状态,但也许正是这种不确定的游移状态,才使得文艺美学始终都葆有充满生机活力的“当代性”或“时代性”。
关于学科建制,我们一般很少说“一代有一代之学科”,即不会特别强调学科建制的时代性特征。这是因为,学科建制主要以理性逻辑为学理依据,具有不随时代变化的相对稳定性,至少其时代性特征是隐匿在学理性依据的固定逻辑框架之内的。从此意义上看,我们会发现,文艺美学自诞生之日起确有“时代性强”而“学理性弱”的特征。也许这种不以“学理性”而以“时代性”为学科建制依据的做法,正是文艺美学不断被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文艺美学来说,往往会被人们从“学理性”依据方面不断加以质疑。
毋庸讳言,文艺美学在中国的兴起与发展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显现出“学理性弱”而“时代性强”的“中国性”特征。具体而言,文艺美学的兴起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时代产物。众所周知,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机械反映论或认识论哲学的影响下,文学艺术研究的理论思维方式和学科知识范型一直处于单一僵化的状态,导致人们很少从艺术审美的视角来研究文学艺术。文艺美学开创者之一杜书瀛曾回顾说:“1985年左右,我的学术思想表现出明显的变化。我越来越感到死死固守在认识论美学的阵地里面不敢越雷池一步,并不能完全恰切地抓住艺术和审美的特点。”(杜书瀛:《艺术哲学读本•自序》)正是在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历史语境中,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开始突破僵化困局,打开了文学艺术的“审美视界”,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思想方式、话语方式和知识范型,文艺美学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代语境中应运而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文学艺术研究基本上是建立在文艺美学的思想方式、话语方式和知识范型基础上的。在特定时代的特定要求和呼唤中,文艺美学以学科建制的形式改变了整个时代的文学艺术研究范式,这一“时代性”特征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其文化思想意义只有在“时代性”历史语境中才能真正彰显出来。
不无遗憾的是,在“学理性”不断加强而“时代性”相对减弱的时段,人们往往忽略或遗忘了文艺美学学科设,立的时代性意义,以更为严格的学理性要求质疑文艺美学作为学科存在的合理性。这种以“学理逻辑”置换“历史时代”的“去语境化”做法,需要在对文艺美学从新“语境化”的过程中,加以认识和反思。
(摘编自宋伟《文艺美学再出发一新时代语境中的人文艺术学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文艺美学这一学科是否有资格被纳入现代学科体系建制之中这件事情,一些人持怀疑的态度。
B.文艺美学的学科属性和定位的不确定性,使其始终都葆有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性”或“时代性”。
C.文艺美学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新时期思想解放,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突破僵化困局应运而生的。
D.文艺美学的思想方式、话语方式和知识范型,是建立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文学艺术研究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文艺美学建制在中国备受关注且充满争议的事实谈起,提出了文艺美学“当代性”的论题。
B.文章主要从文艺美学建制备受关注且充满争议、文艺美学兴起的时代背景两个方面论述其时代性。
C.引用杜书瀛《艺术哲学读本•自序》中的话,有力地证明了新时期思想解放对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的影响。
D.文章逻辑严密,层次清晰。从全文来看,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而文章主体,则呈并列式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史学家认为文艺美学资历尚浅,灵动有余而沉稳不足,所以,还不足以给出自身进人学科建制史的合理性证明。
B.学科建制主要以理性逻辑为学理依据,中国文艺美学的学科建制亦是如此,其呈现出“学理性强”而“时代性弱”的特点。
C.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艺术研究的理论思维方式和学科知识范型一直处于单一僵化的状态,影响了学科建制。
D.针对以“学理逻辑”置换“历史时代”的“去语境化”做法,作者认为对文艺美学应从新“语境化”过程中加以认识和反思。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说不尽的莹火虫
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中“町疃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囊萤夜读”的故事家喻户晓,也曾激励过无数学子发奋努力。
现代人是不再需要“囊萤”来夜读了。到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