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540字。
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总分10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一、名句积累(6分,每空1分)
1.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他嘲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生活极度奢靡,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毫不珍惜。
(3)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燕国灭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题答案】
【答案】 ①. 为国以礼 ②. 其言不让 ③. 鼎铛玉石 ④. 金块珠砾 ⑤. 至丹以荆卿为计 ⑥. 始速祸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书写:鼎铛,砾,卿,焉。
二、(14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说“木叶”
林庚
①“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②“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很少看见用“树叶”呢,“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树叶”就不常见。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一遇见“木叶”的时候,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