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210字。

  2022年九年级第一次中招模拟考试
  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吹面不寒的春风,总让人想起在苏州的一处古民居中留宿的日子,院子里,主人在翻耕她的花园,她在用纤纤玉手让那些土壤  ①  腾起来,说是让更多的春风  ②  进去,这样的土壤才能更大面积接触春天的气息,不至于板结。我觉得,她这也是给土地按  ③  。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xiǔ qiàn B.sù xiān C.sù qiān D.xiù qiàn
  (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暄  ②融  ③摸 B.①暄  ②溶  ③摩 C.①喧  ②溶  ③摸 D.①喧  ②融  ③摩
  2.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8分)
  主题 古诗文名句
  炽热
  爱情 爱情是诗歌中永恒的主题,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  ①  ”(《无题》)突出有情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关雎》里“  ②  ,君子好逑”写出主人公对那位美丽贤淑姑娘的向往。
  真挚
  友情 骊歌响起,毕业在即,你给一个同学在“同学录”上写下“  ③  ,  ④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为赠别留念,表明万水千山隔不断真挚的友谊。给另一个同学写下“  ⑤  ,  ⑥  ”(李白《行路难》)两句,祝愿朋友要乐观自信,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浓厚
  思乡情 秋天最惹思乡情,戍边将士有家难还,借酒消愁,“  ⑦  ,  ⑧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表达了他们忧国思家的情怀。
  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被刻画的栩栩如生,他们极具个性魅力,请从下面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结合鲁达在其中的表现,从两个方面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②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2)《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中,鲁滨逊在荒岛余生的经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你从他的表现中,体会到了他的哪些可贵品质?请任选两个方面,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
  ①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
  ②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③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
  ④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
  ⑤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
  A.③①⑤④② B.④②③①⑤
  C.①③⑤②④ D.⑤③①④②
  5.班级开展“天宫课堂我参与”的主题班会,请你也参与,完成相关任务。(共9分)
  (1)阅读材料一,给这个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2分)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二课定于3月23日下午15:40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利、王亚平、叶光富将相互配合进行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面向全球进行现场直播。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旨在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2)阅读材料二  针对画线句子的语病,请提出修改方案。(2分)
  材料二:“天宫课堂”是为发扬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宫课堂”结合载人飞行任务,贯穿中国空间站建造和在轨运营系列化推出,授课将由中国航天员担任“太空教师”,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采取天地协同互动方式开展。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3)阅读材料三,参与讨论,发表看法。
  材料三:12月9日,中国空间站阶段的首次太空授课以天地互动的方式,在中国空间站和设在中国科技馆的地面主课堂,以及设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的地面分课堂同步进行。神舟十三号乘组三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演示了失重环境下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共进行了8项太空授课项目。
  在太空授课之后,三位航天员授课的内容是否有望成为未来考试的重大考点,也引起诸多遐想。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谈一谈。(不少于120字)(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酱油可乐
  ①在一次“如何讲好故事”的公益培训课上,我认识了一位从事乡村教育的志愿者,她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②那是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师范快毕业的我到一个公益组织学习,被派到位于成都红花堰的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实习。当时社会舆论正激烈争论着这类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的必要性与合法性。有观点认为该拆,有观点认为应该扶持。在争议声中,学校像风雨中的小船一般,岌岌可危,飘摇不定。
  ③学校的校长是个悲观的乐天派,他对学校不明朗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