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950字。
议论文阅读专题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2022年中考一模语文试卷
(五)(6分)
蹄疾步稳方能行远
①稳,《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蹂谷聚也”,意思是将谷粒蹂践聚集,使谷壳和米分开。在缺少粮食的古代,庄稼从地里丰收后脱谷成米、堆聚在一起,一年的收成就定了,生活才能过得安定、平稳。人们常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稳由此引申出安稳之意。
②“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因子。“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乱云飞渡仍从容”“任尔东西南北风”“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等,都体现出对“稳”的赞赏与褒扬。
③稳是平衡,是工整。汉字讲究规范美感,横平竖直、方方正正。
④稳是气度,是修养。君子追求稳健姿态,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⑤稳是节奏,是定力。行事作为讲求稳当稳妥,从容不迫,处变不惊。
⑥稳是基础,是大局。基础打得牢、大局稳定,不折腾、不反复、不停步、不懈怠,迟早能实现目标,反之欲速则不达。孔子的弟子子夏,因为才能出众被派到莒父做地方官。临行前,他向孔子请教为政之道。孔子告诉他:“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当今社会,那些想一夜成名的人,总是昙花一现;那些靠一时的取巧而成为“网红”的人,总是红得不长久。
⑦当然,“稳”不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更不是一味退让、裹足不前,而是该快则快、该慢则慢,疾徐适中、不缓不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到稳字当头,稳中有进。有风有雨是常态,越是面对风雨,越要保持足够定力。
⑧如今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面对复杂局面,我们既要敢于出招又要善于应招,做到蹄疾而步稳,从而为我们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为继续保持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提供最为有力的保障,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19. 第②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0. 第⑦自然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19~20题答案】
【答案】19. 引用论证,引用古代对“稳”的赞赏与褒扬的诗句,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因子”的观点
20. 第⑦自然段不能删去;这一段针对读者可能产生的误解,进行必要的补充论证“稳”不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更不是一味退让、裹足不前,而应该做到稳字当头,稳中有进;体现了论证过程的严密性。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
第②段中,“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乱云飞渡仍从容”“任尔东西南北风”“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等,都是引用,因此是引用论证。引用这些“体现出对‘稳’的赞赏与褒扬”的古诗文名句,证明了本段的分论点“‘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因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
作答时,首先表明观点态度,不能删去。其次结合具体内容阐明理由。第⑦段,“当然,‘稳’不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更不是一味退让、裹足不前,而是该快则快、该慢则慢,疾徐适中、不缓不急,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做到稳字当头,稳中有进。有风有雨是常态,越是面对风雨,越要保持足够定力”,是对“稳”的意义的必要补充。因为前几段是对“稳”的重要作用的论证,有些读者可能会有所疑问“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的‘稳’行不行呢”,因此本段对这种疑问进了补充,“‘稳’不是安于现状、不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