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850字。

  2022届中考语文三轮复习专项:正确使用词语、标点符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活动。1967年罗兰•巴特发表了他最著名的论文《作者之死》,认为在作品完成之际,作者就已经死亡,剩下的文化创发工作就是读者的权利了。(甲)然而,为什么“作者之死”——无论是存在意义上的还是数码意义上的——一定具有积极的文化属性呢?须知,读者在与作者旺盛的创造意志打交道时并不总是愉快的,但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于这种体验,文本才会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乙)按照解构主义的观点,通过处理手头的文本,(不仅仅是书本)“读者成了意义的权威决定者和真正的作者”。但读者解构文本获得的随机意义与文本之中原先的稳定意义殊途同归,(丙)这种将读者的想象力“从作者全程引导的束缚之下解放出来”的尝试意味着“必然性将被随意性取代”。一旦意义被当成具有随意性的东西,书本的权成与阅读的文化内涵将遭到质疑,从而在事实上降低了读者通过阅读来发展其判断能力和阐释能力的可能性。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须知 B.引人入胜 C.殊途同归 D.从而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1.C     2.B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须知:一定要知道。这里是对后文观点的强调,使用正确。
  B.引人入胜:多指山水风景或文学艺术等特别吸引人。这里用来修饰文本的魅力,使用正确。
  C.殊途同归:用的方法虽不同,但目标与结果都一样。这里是说读者解构文本的意义和文本的稳定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韩非写《说难》,是对战国争霸时代游说经验的总结,是理智冷静的分析,也是在对游说者指点门径,其目的是积极的。(甲)而东方朔的“谈何容易”,则是他对大一统时代的观察,是对血的教训的感慨,也是在告诫言谈者,其目的则是消极的——要人们张口结舌。一个是谈锋犀利,一个是嗫嚅不言,因为时代不同了。
  (乙)颜师古注释这“何容易”,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