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14190字。

  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元和十四年(819)正月,韩愈被贬逐到“瘴疠险远”的中国岭南边陲潮州,开始了他为期八个月的潮州刺史之旅。在文人、官方、黎庶的共同演绎下,一位具有多重面相的民间韩愈逐渐形成。
  首先,韩愈曾被仙化。后世演绎最多的是韩愈在赶赴潮州途中完成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此诗加上《赠徐州族侄》一诗,在唐代《酉阳杂俎》中被演绎为“韩愈责侄”“牡丹开花”“叶显韩诗”等情节。宋元以来,以韩湘子度脱韩文公为题材的戏曲作品明显增多,如《韩文公风雪阻蓝关记》《韩湘子三度韩文公》等。孙涛《全唐诗话续编》除转引《青琐高议》中韩湘故事外,还把《别湘》一诗附会为韩愈所作,诗中“好待功成身退后,却抽身去卧烟萝”是对韩愈成为道教仙化人物的进一步演绎。
  其次,被奉为“饮食必祭”的神灵。咸平二年(999),潮州通判陈尧佐开全国首例,修建韩吏部祠,“以风示潮人”。元丰元年(1078),宋神宗追封韩愈为昌黎伯,并从祀孔庙,韩愈一跃成为举国崇祀的对象。元祐五年(1094),知州王涤迁祠,前后近百年的时间,尊韩、崇韩、祀韩已蔚然成风,潮州人对韩愈“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尤其是苏轼的《韩文公庙碑》一文,对韩愈推崇备至,把他视为“参天地”“关盛衰”的真理化身以及神人共鉴、“浩然独存”的精神象征,夯实了他“百世师”“天下法”的至尊地位。
  再次,成为通神又亲民的传说人物。由于韩愈在人们心目中地位隆崇,关于他的传说也不断产生。比较出名的传说故事《湘子桥》,讲述了韩愈作为仙化人物,邀来八仙与广济和尚,分东西两头共同造桥的故事。这个传说敷衍了这一名桥的来历,揭示了民间儒、释、道并存的信仰现状。有些事迹与他无关,像兴修水利、修堤凿渠之举,但民众将这些关乎自身生命财产的重要事迹附会在他身上,并以游神赛会的形式,代代祭祀。民众在争相传颂中,将那些符合自己生活愿望、情感表达和审美观念的题材,不断夸大、附会、叠加,使韩愈成为一个箭垛式人物。
  最后,是开启民智、福惠一方的精神象征。韩愈寓潮期间,恢复州学,遴选师资,捐款兴学,供给膳食,改变了当地“人不识礼”“耳绝《鹿鸣》”的文化现状,获得“海滨邹鲁”的文化盛誉,从此这里文运弘开,士人增多,风俗丕变,成为“笃于文行”“弦歌不辍”的“临海名邦”,后世亦将他奉为“三启南云”“百世师”“泰山北斗”“百代文宗”等。他成就的“海滨邹鲁”,不仅是当地文化繁盛的标识,也是潮州民众向外推介、自我约束、不断提升的道德标杆。在这种精神的引领感召下,“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观念成为当地尚文重教的文化传统。在文人、官方、黎庶的敬奉下,他的影响力不断播扬,形成“儿童能诵鳄鱼文”“于今香火遍瀛洲”的盛况。
  总之,寓潮韩愈是中国文化发展大背景下,官方与民间合力形成的具有多重面相的文化产物。他历经时间考验和广大民众的传承,自身价值常被重构,逐渐成为这个地方、区域乃至国家的集体记忆。
  (选自李言统《韩愈寓潮的民间面相》,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在潮州任职八个月便被不断演绎与推崇,充分体现了他在潮州历史中的地位。
  B. 后人为了提升对韩愈的认识,不断演绎相关信息或典故,甚至还有穿凿附会的现象。
  C. 韩愈在宋代被奉为“饮食必祭”的神灵,还被宋神宗提高到与孔子并驾齐驱的地位。
  D. 韩愈在潮州恢复州学、遴选师资等一系列举措改变了当地的风俗,提升了文明程度。
  2.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文本观点的一项是(   )
  A. 韩愈曾以“欲为圣明除弊事……好收吾骨瘴江边”向侄孙韩湘流露出满腹郁愤的情绪。
  B. 清代戏曲剧本选集《缀白裘》中有不少关于神仙韩湘子三度叔父老文公(韩愈)成仙的故事。
  C. 潮州人把韩愈从忠臣良吏、文人先贤扩展到民众日常生活的地方保护神。
  D. 潮州子弟或许在韩愈以及《师说》的影响下,以“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为古训。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人根据韩愈时代儒、释、道并存的信仰现状,便把他修建湘子桥的事实加以神化。
  B. 尽管文人、官方、黎庶对韩愈的认识会有差异,但他们对其颂扬的目的都是开启民智。
  C. 从神化到“人化”的转变,表明随着历史与时代的进步,人们对韩愈的认识越来越理性。
  D. 由民众传承的韩愈精神所构成的潮州文化有利于增强国家的集体记忆。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与孔子并驾齐驱”错误,原文“宋神宗追封韩愈为昌黎伯,并从祀孔庙”中“从祀”的意思是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要祭祀对象但与其密切关联的祭祀者。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解读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流露出满腹郁愤的情绪”。原文第2段的论点是“韩愈曾被仙化”,选项表述明显与此论点不符。
  故选A。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米兰花香
  于艳丽
  老吴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的树,和远处已经返青的大地,总是觉得火车开得忒慢了些。他忍了几忍,还是没忍住,叫来乘务员道:“丫头,你能不能跟你们司机师傅说一声,让他开快些?”
  乘务员一脸模式化的笑容,说:“大爷,火车已经很快了,您感受不到吗?”
  邻座一个和老吴相熟些的人打趣道:“老爷子,您以为火车是火箭呢?一眨眼就到家了。不要土包啦,火车不比你家的牛车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