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40字。
《望岳》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了解诗歌特点。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意境。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精彩语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4.文化传承与理解:领略泰山雄伟神奇的景色,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培养学生远大的志向和抱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握赏析精彩语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三、过程与方法:
该课题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单元,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通过鉴赏诗歌领会诗文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但目前学生只在初一上册时学过古诗,对诗歌朗读、鉴赏的方法还很模糊,鉴赏的能力也不强,故我把这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充分理解诗歌内容,领略诗人豪情的基础上提高诗歌朗读和鉴赏能力。初一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诗歌的能力,通过重点字词的理解,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歌表达的感情。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山水开阔了人的胸襟,壮大了人生格局。山水化为了胸中丘壑,笔底波澜。学生分享与山水相关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今天我们一起随杜甫《望岳》,领略诗人心中的泰山之美。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2.介绍背景
公元735年,诗人参加进士不中,736年,诗人“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过着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这首诗就是在游历到泰山时所作。当时唐王朝正处在昌盛时期,也是年轻杜甫个人生活最得意的时候,他踌躇满志,胸怀一腔报国之志。
诗中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雄心壮志和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3.文体知识积累
古体诗:有五言古体诗、七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