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8280字。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诊断卷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尊严,按照重要性降序排列,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首先,一个人的尊严体现为他作为人类成员的尊严:动物性的本能必须接受文化的约束。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与自然状态最大的不同在于,自然状态只需要释放本能,而在社会中,各种本能受到文化的调节。孟子曾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也指出,唯有人才可以在感性欲望面前悬停。人群跨越当下的谋划逐渐形成文化,文化的调节构成各种各样的规范和礼仪。这些规范和礼仪时刻提醒着我们生活在社会中而不是生活在丛林里,绝不可以肆意妄为。那些彰显动物本能的行为,如果缺乏一个文化认可的目标,如为了情感和艺术,将会被鄙视。无论是传统的道德社会还是现代的法治社会,都存在社会性禁忌,触犯了这些禁忌,犯禁者将会受到处罚。处罚主要表现为在一定程度上删除他的社会性,甚至使其社会性死亡,身败名裂。
其次,一个人的尊严体现为他作为特定人群的成员的尊严。人是文化的动物,而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故而人必须首先是一种特定文化的动物,然后才能是一种文化的动物。原生文化是一个人的生命之根。离开这条根,人就会漂泊不定,成为文化浮萍。尊重一个人,必须尊重他所属的特定文化。破坏一个人所属文化的尊严,相当于把一株植物连根拔起。破坏宗教信徒的宗教禁忌,虽然没有造成任何物理上的损失,却伤害了文化尊严。文化是人群的识别性特征。不顾及他们的文化性特征,就是不认可他们是独特的一群人,进而破坏了这个人群所属成员对自己的认识,从而伤害了他们的尊严。
再次,一个人的尊严体现为他是他,而不是别人。每个人都渴望以自己的方式活着,这关乎个人的独特性。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在社会交往中,记住别人的名字是一种社交美德,因为名字是独特的。我们跟陌生人打招呼,用职业去称呼,如那个学生,或者用外貌特征去称呼,那个胖子,或者用自然性别去称呼,那个女的,这是非常不礼貌的。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指的固然是眼前的被招呼者,但我们的称呼并没有把被称呼者当成那个独特的他,所以我们面前的那个被招呼者,可能会感到特别恼火:因为他的独特性不再重要,他代表了许多人,唯独没有代表他自己。
最后,一个人的尊严体现为他是有灵魂的,而不仅仅是一具躯壳。帕斯卡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康德进一步把人的尊严阐释为人是有目的的,人为目的而活。肉体所在的物理世界靠因果驱动,过去决定未来。人的灵魂所在的精神世界靠目的拉动,未来塑造过去和现在。在物质世界里,一切都可以标价出售,在精神的目的王国,没有哪一个人有价格,因为他们都是目的而不是工具,不能拿他们去交换别的东西。一个高贵的人不会出卖他的精神和灵魂,一旦出卖,他就不再是他。孟子所倡导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正是一个人捍卫自己尊严的典型表现。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对不同层次尊严的重视也不相同。时至今日,第四层次的尊严依然停留在理想上,是超道德的。尽管古圣先贤、革命烈士已经做出榜样,普通人大规模的实践还是一个难题。一个好的社会,要通过各种方式去保护和发展社会成员的尊严。让大家活得更有尊严,同时更加自尊,这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使命。
(摘编自苏德超《人的尊严的四个层次》,《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2月27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人类成员的尊严、特定人群的成员的尊严、独特个体的尊严,其重要性递减。
B. 符合文化认可目标、受到文化调节的行为如果没有违反规范和礼仪,一般不会遭到鄙视。
C. 破坏宗教信徒的宗教禁忌属于精神伤害,有如把此人从所属文化的土壤中连根拔起。
D. 用外貌特征去称呼某个人,这尊重了他作为特定人群的成员的尊严,却没尊重其独特性。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整体论证结构是“总—分—总”,结尾呼应开头,在内容上提出新的要求。
B. 文章的论证方法丰富,包括举例、引用、比喻、对比、因果等论证方法。
C. 文章引用内容包括东西方著名学者的言论,旨在论证核心观点的普适性。
D. 文章既回顾历史,又着眼现实,结尾指出了尊重人们尊严的现实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如果触犯了社会性禁忌,便会受到处罚,其社会性将在不同程度上被删除。
B. 只要能准确记住并叫出别人的名字,便符合社交美德,实现了对他人的尊重。
C. 物理世界里,过去决定未来;精神世界里,未来塑造过去和现在,两个世界截然不同。
D. 孟子倡导的大丈夫精神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所以并非所有的人都是高贵的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这尊重了他作为特定人群的成员的尊严”说法错误,由原文第三段“其次,一个人的尊严体现为他作为特定人群的成员的尊严。人是文化的动物,而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一种特定的文化,故而人必须首先是一种特定文化的动物,然后才能是一种文化的动物”可知,作为特定人群的成员的尊严表现为特定人群具有相同的文化属性,并非具有相似的外貌特征,用外貌特征去称呼某个人,不能判定为尊重了他作为特定人群的成员的尊严。
故选D。
【2题详解】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洛天依踏上冬奥文化节舞台,到柳夜熙在抖音吸粉近千万……一时之间各大企业、品牌们纷纷与虚拟人展开联动,以此抢夺流量,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的入局。
虚拟数字人崛起的同时,虚拟偶像也正在逐步开拓市场。爱奇艺《2019虚拟偶像观察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有3.9亿人正在关注虚拟偶像。在近几年娱乐明星频频“塌房”氛围的笼罩下,“敬业”的虚拟偶像更受娱乐公司、粉丝们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