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260字。

  2021-2022学年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
  1.(21分)班级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衢州古渡口”项目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材料一:
  (衢江,古名)瀫水,又名信安江、信安溪、衢港、西溪,是钱塘江主要支流、源头之一。据《衢州府志》记载,衢江干流支流古之渡口有103个。较有名的有华埠渡、招贤渡、水亭渡、浮石渡、樟树潭渡、盈川渡、安仁渡、上塘渡等,是衢州市的母亲河,孕育出别具特色的三衢文化。
  樟树潭渡,位于樟潭下埠头天后宫边,县东十五里。樟树潭明清时为衢江竹木集散地,江上船伐如织,岸上店肆栉比,渡口更是繁忙。据调查,至民国时渡口每天有近千人过渡。沈家大桥建成后,樟树潭义渡①繁华不再。
  安仁渡,位于衢江南岸,县东二十五里。《衢州府志》载:东二十里曰安仁街,陆走龙游,府东之要隘也。明清时系通往衢州大道,旁有驿站、街市,设急递铺。今安仁东有上埠头。民谚“难过安仁渡,难走锦桥路”,是说衢江流经此处,江面开阔,而两岸村人、耕牛、商贩过往众多。宋杨万里、方千里、清徐之凯等留有诗句。
  盈川渡,位于衢江南岸,县北五十里。县西有荆溪(疑今云溪),时有土人留异恶溪名改为盈川,取山不让尘、川不辞盈之意。盈川古渡位于衢江北岸盈川村东,据传为盈川古城的通航埠头。宋杨万里、陆律等留有诗句。
  (选自李吉安《瀫水吟波 衢州水文化》,有删改)
  材料二
  晚过安仁渡
  [清]徐之凯
  暝②入平沙鸦满林,悬崖鸣濑③气萧森。江宽易变风云色,夜冷常怀冰雪心。旧历青山随眼识,渐来明月带愁深。酒樽莫为更愁送,相伴渔舟有笛吟。 盈川渡
  [宋]陆律
  青草湖头合,舟开向晚天。疏灯孤枕宿,细雨片帆悬。雁下平沙荻,猿啼独树烟。风尘随去住,乡思倍凄然。
  早游盈川埠
  [清]陈德调
  晨烟乍起影朦胧,旭日初升岸半红。野碓舂时深咽水,布帆飞处饱餐风。几声鸟语千山静,一曲渔歌百虑空。翠壁丹岩依旧是,同游兰桨莫匆匆。 樟树潭留宿
  [清]李鉴
  老去幡然有远行,故人迢递未忘情。残花出涧春风晚,暮艇浮村野水生。燕别满斟千里酒,骊歌已隔一重城。明朝回首沧江树,又是烟波第二程。
  材料三:
  十四日,天明,诸附舟者,以④舟行迟滞,俱索舟价登陆去,舟轻且宽,虽迟不以④为恨世也。早雾既收,远山四辟,但风稍转逆,不能驱帆碛⑤上耳。四十五里,安仁。为龙游、西安界。又十里,泊于杨村。去衢州尚二十五里。是日共行五十五里,追及先行舟向泊,始知退者不独此舟也。江清月皎,水天一⑥翁空,觉此时万虑俱净,一身与村树人烟俱熔,彻成水晶一块,直是肤里无间,渣滓不留,满前皆飞跃也。
  十五日,昧爽⑦连上二滩。援师⑧既撤,货舟涌下,而沙港涩隘⑨,上下捱挤,前⑩苦舟少,兹苦舟多。行路之难如此!
  十里,过樟树潭,至鸡鸣山。轻帆溯流,十五里至衢州,将及午矣。过浮桥,又南三里,遂西入常山溪口。风正帆悬,又二里,过花椒山,两岸橘绿枫丹,令人应接不暇。又十里,转而北行。
  (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义渡:指民间捐资兴建,供行人免费或低价渡江过河的渡的区别于官渡。《说文解字》中解释“渡,济也”,本义渡水,后引申为通过、越过,如李白《行路难》中“___,___”;又引申为渡口、摆渡处,如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②暝;___。③濑:急速的水流。④以:___。⑤碛(qì):水中沙堆。⑥一:___。⑦昧爽:黎明。⑧援师:指朝廷的军队。⑨涩隘:道路险阻、狭窄。⑩前:指之前在金华兰溪。
  (1)完善宣传手册
  班级项目组要把以上三则材料放入衢州古渡口宣传手册,请帮忙完善。
  ①为了方便读者理解,请补充完整手册的注释。
  ②手册中“千古渡口、万分诗意”版块分为:悠悠生活、浓浓乡愁、渺渺前程三个部分,材料二中哪一首适合放在“悠悠生活”部分?请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③项目组根据材料三绘制了渡口线路图,请为【甲】处添加一张景色照片,你在拍摄时会关注哪些要素(光线与色彩、近景远景等)?请结合内容说明。
  (2)为亭取名
  现在这些渡口边拟建亭子,请用材料二、三中写景的句子为其中一处亭子取名,仿照示例说明理由。
  示例:冰雪亭,语出清代诗人徐之凯的诗句“江宽易变风云色,夜冷常怀冰雪心”,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