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7110字。

  第二学期阶段性测试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评出的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十大流行语”中,“躺平”频频现身。“躺平”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从“丧文化”到“佛系青年”,再到如今的“躺平”,所反映的内涵其实是一致的。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逃避内卷的裹挟,“无法改变环境就改变心态”,用消极的态度对抗环境对个体的重压,于是走向另一种极端,“躺平”成为一些年轻人的选择。有人拒绝大城市的升职加薪,回乡找了个糊口的差事舒舒坦坦;有人几次创业失败,等待继承家产;有人很长时间不工作,没钱了就打一段时间零工……“躺平”既有对自己努力不成、求而不得的嘲讽,也有对现实重压的逃避。再者,又有多少人能安安稳稳“躺平”,还不是第二天老老实实爬起来上班。
  有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不要道德绑架年轻人的选择”,这诚然是一种个体选择,但是“躺平”背后的社会心态需要引起重视,更需要警惕“躺平”蔓延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惦。从整体社会层面来看,“躺平”现象非哪国所独有,美国有归巢族,英国有尼特族,日本也面临“低欲望社会”的危机。倘若这个社会弥漫着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风气,其危害自然不言而喻。
  在“我们都在努力奔跑”的当下,“躺平”文化自不是社会主流,却释放了需要关注年轻人生活状态的信号。从“躺平”“站立”到“奔跑”,人生似乎可以简化为这三种状态。一时的“躺平”,可以看作是一种心理的调适合休整,可以进行更清晰理性的人生规划。这样的“一时躺平”可以理解,但要警惕“一世躺平”,从而堕落为浑浑噩噩的生活。要知道,没有“躺赢”的人生,“站立”“奔跑”才是人生的常态。
  面对“躺平”一族,他人规劝与自我救赎是一个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从社会层面去分析背后的原因,并去化解其中的问题。大城市飞速扩张、社会竞争加剧带来的心理问题,有没有减压排压的出口?能不能提供更多渠道和路径,让普通年轻人获得更多的舞台,让付出有更多的回报?真正体会年轻人面临的生存压力,了解其需求,并通过有效的办法,唤醒他们对“站立”“奔跑”生活的回归,这是当前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新华日报》2021年5月31日,有删改)
  材料二:
  “躺平族”青年作为一个群体代称和生活理念,正在引发讨论。与拼搏努力争取成功相对,“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逃避。相比奋斗的收获,他们更愿意过与世无争的生活,甚至一躺了之。这种自外于传统主流观念的青年处世方式,引起社会的重视。
  特定文化现象的出现往往根源于经济社会的转型。20世纪70年代,欧美国家面临高失业叠加高通胀的经济“滞胀”危机,朋克文化在承受巨大压力的社会底层中迅速兴起壮大,年轻人以简单的音乐结构、非主流的着装和无所顾忌的言语方式等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抗争。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泡沫的破裂之后,日本开始了长时间的经济停滞,催生了不出社会、自我封闭的“蛰居族”,并逐渐形成了大前研一笔下的“低欲望社会”;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深度影响全球经济的背景下,不上学、不工作、不进修的“尼特族”日益发展壮大,逐步演变为当下世界性社会问题。
  “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背景。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增长换挡降速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更加激烈,最终反映到个人层面工作和生活上的“内卷”上。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人们可以有选择地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或者依靠前期积累安逸度日。由此,那些思维活跃、不拘泥于传统的青年,自然会想到换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躺平”。而与真正付诸行动在身体上躺平的人群相比,那些在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工作的精神躺平者可能也不在少数。
  然而,“躺平族”显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很多不利。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等多方面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离不开青年的创造性贡献。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未富先躺”这一现实问题带来的主观倾向同样需要引起我们警惕。关注“躺平族”,让“躺平族”愿意奋斗,对于面临转型发展任务的我国尤为必要。
  当然,这绝非要对“躺平族”进行批判与苛责。出于身心考量选择舒适生活理应得到理解,经过充分思考选择慢节奏生活也需得到更多尊重。基于现实环境自主做出适合个人的生活选择,本身就是社会发展成就的一方面体现。引导“躺平族”奋斗,更多是需要从培育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角度出发,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给予这些青年更多的关怀。
  (摘编自汪星余《引导“躺平族”珍惜韶华、奋发有为》,有删改)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社会层面分析“躺平”的主要原因是大城市飞速扩张、社会竞争加剧带来的心理问题。
  B. “未富先老”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而“未富先躺”是可以通过积极引导避免发生的。
  C. “躺平”文化释放了年轻人生活状态需要被关注的信号,而不是社会的主流文化。
  D. 对于“躺平族”,既要有批判与苛责,也要有理解与尊重,更要有关怀和积极引导。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躺平族”与美国归巢族、英国尼特族、日本“低欲望社会”危机实质上是一样的。
  B. 面对“躺平”,一方面需要他人的规劝,另一方面要分析背后原因并化解其中问题。
  C. 材料二从中国经济转型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两个方面论证了“躺平族”兴起的社会背景。
  D. 需要从营造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价值取向两点出发,给予“躺平族”关怀,引导“躺平族”奋斗。
  3. 材料一对“躺平”的不同理解引发各种热议,有人把“躺平”等同于不思进取,有人认为“躺平”是在面对现实困难时给予自己的短暂喘息,是人们在面对现实压力而做出的自我治疗。下列对“躺平”的不同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思进取的“躺平”对社会、对人生会产生负面影响。
  B. 自我疗伤的“躺平”对人的生理活动可能会起积极作用。
  C. 价值观是对社会存在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认识“躺平族”主体的差异性,不涉及要在斗争中把握同一。
  4. “躺平族”在各种压力面前选择自外于传统主流观念的处世方式,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躺平族”。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A.“主要原因是大城市飞速扩张、社会竞争加剧带来的心理问题”错误。从原文“大城市飞速扩张、社会竞争加剧带来的心理问题,有没有减压排压的出口?……”来看,原文强调要从社会层面去分析“躺平”背后的原因,并去化解其中的问题,“大城市飞速扩张、社会竞争加剧带来的心理问题”是作者例举的所要解决的问题,并非“躺平”的社会原因。
  B.“‘未富先老’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而‘未富先躺’是可以通过积极引导避免发生的”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相较于‘未富先老’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未富先躺’这一现实问题带来的主观倾向同样需要引起我们警惕”,“未富先老”是特殊历史背景促成的客观趋势,并非是客观发展的必然;“未富先躺”需要引起我们警惕不代表积极引导就可以避免发生。
  D.“对于‘躺平族’,既要有批判与苛责”错误。从原文“当然,这绝非要对‘躺平族’进行批判与苛责”来看,对“躺平族”的态度不是批判与苛责。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杯茶
  [英国]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罗斯玛丽结婚两年了。她的丈夫很宠她。他们家有钱,真的有钱,罗斯玛丽要什么东西,她就到巴黎去买。
  一个冬天的下午,罗斯玛丽在寇崇街上的一家古董铺里买东西。
  今天的商品是只小盒子。老板特地为她留着的,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