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720字。

  2022年长沙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语文试卷(黑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中国文化一直以“和”为美,“和”文化是我们的一部智慧宝典。九年级(3)班开展“和”润成长”的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探寻“和”文化】
  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2022北京冬奥会”与“和”文化有关的资料,请你进行整理。
  (1)吉祥物“雪容融”,不仅有可爱的外表,更承载了丰厚的中国文化。“容融”意喻包容、融合,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
  (2)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场景的设计匠心独运【甲】,以秀美的自然风光做背景,以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为应和,与自由弛骋的运动场景交相辉映【乙】,诠释了天地人之间的和美。
  (3)开幕式上出演的小朋友个个精神抖擞,在童声合唱《雪花》的歌声中,小朋友手持白色的和平鸽模型,与脚下的星星雪花追逐嬉戏,其乐融融【丙】。
  (4)奥林匹克火炬的传递仪式设计得鬼斧神工【丁】,火炬传递没有点燃的动作,没有火烟台的熊熊燃烧,但留下了一棒棒火炬传承的微火。主火炬最后留在了由所有代表团的小雪花构筑而成的大雪花中,意喻齐心谐力,一起向未来。
  1.文段中画线的词注音或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承载(zǎi) 和谐发展 B.应和(hè) 脍炙人口
  C.抖擞(sǒu)     D.模(mó)型  齐心谐力
  2.结合语境,文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和”文化,影响着中国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B.“和”文化推崇呵护自然的宇宙观。能否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观念,是推动经济“绿色复苏”的重要保障。
  C.“和”文化推崇与人为善的道德观。疫情期间,通过传递“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暖心话语,使各国人民之间的友爱和善意得以传递。
  D.人类命运之所以紧密相连,是因为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离不开“和”的力量。
  4.下列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②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
  ③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 ④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
  ⑤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A.①②④③⑤  B.⑤①③④② C.⑤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⑤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和”与“合”谐音,“和”文化也讲究团圆。除夕是农历旧年的最后一夜,又叫“团圆夜”,有吃团圆饭、吃饺子、吃元宵、守岁等习俗。
  B.《礼记》提出了“天下为公”“大同”等观点,《礼记》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C.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D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弱冠、束发、而立、花甲、知命、古稀等。
  【任务二:致用“和”文化】
  6.班级将举办“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6分)
  【编写“和”歌】(1)宣传委员想编一曲《“和”字歌》,请仿照前后句补写。(2分)
  和和美美的日子年丰民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百姓共享家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邻里亲近祥和
  和和顺顺的儿女传承亲和
  【创写“和”语】(2)请为本次活动创作一则含有“和”字的宣传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和”规】(3)在活动中,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为避免出现消极应对、恶语伤人等情况,需要拟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请你根据班委会的对话补写两条。要求语言简明。(2分)
  班长:我们应该要发动全班同学勇于为班集体献计献策,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宣传委员:但在议事的时候,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艺委员:我觉得还要注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长:对!还加一条:最后议事结果民主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任务三:以“和”文化自勉】
  7.我们推崇“和”,我们追求和美,但是生活总留有遗憾,就如苏轼写到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苏轼),然而,这又何妨!我们要秉持“③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范仲淹)的积极心态,坚定美好的信念,一起向未来!(4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
  中国人对乡土的眷恋,深植内心,无论是远谪蛮荒湿瘴之地,还是身处江南繁华郡邑,都会勾起无限乡愁。小麓同学读到下面的唐诗,有一些问题请你解答。(6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