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890字。
广东省六校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六次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这是一个认识过程。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一般的说来,成功了就是正确的,失败了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应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而无产阶级认识世界的目的,只是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
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现在我们的同志中,有很多人还不懂得这个认识论的道理,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也觉得不可理解。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
(摘编自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材料二:
在这里讲讲我这个主张:要有智慧,就必须懂得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观察分析
客观世界的事物。
首先要说明什么叫智慧。我们常常说这个孩子聪明,那个青年机灵。但聪明和机灵是说
对客观世界的事物反应比较快,比较敏捷,那是指对一般日常事物而言,比如学生学习中的
课堂提问等。这种智能是有方法培养锻炼的,但这类方法出不了智慧。智慧是人脑更高层次
的活动。聪明、机灵以及所谓智力、智能都是在低层次,比智慧低一个或几个层次。所以这
些开发智力、智能的工作是有益的,但还远不能用以敲开智慧的大门。
为什么这样讲?中国有句老话——“大智若愚”,真正有智慧的人,看上去好像还有点
迟钝。这是因为他用智慧去考虑深邃的问题,对一般问题反而不感兴趣,不愿去花心思。还
有一点要说明的:智慧并不仅仅是有知识,不是有了知识就自然而然地有智慧了。这里还有
一个运用知识的问题,中国从前就笑话那些“老学究”,因为他们有知识不会用,也不能达
到智慧的高度。
目前,关于人的智慧的描述和议论还有很多,但说来说去,都没有能够真正从智慧的本
质上去探讨培养智慧的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步应该回答的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智慧是天生的吗?如果是天生
的话,那小娃娃就能有智慧了,这在历史上还没有记载。智慧是神授的吗?我们也不信这种
鬼话。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搞唯心主义,只能搞唯物主义,而且是辩证唯物主义。人的主观
可以通过实践去认识客观世界,掌握了解客观规律。人又可以主观能动地影响和改造客观世
界。这就是我们的立场。
第二步要回答的是用什么观点。我在这里建议用系统科学这个现代化的观点。智慧作为
现象,不可能是孤立于一切事物之外的,它也一定是与其它事物有关联的。智慧要靠知识,
特别是活的而不是死的知识。所以我们应该考虑智慧与知识的体系即系统化了的、有合理结
构的人类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把问题推向什么是系统化了的、有合理结构的人类知识。
我的答案就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体系。
(摘编自钱学森《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必须包括两个阶段,第一是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第二是由思想
到存在的阶段。
B. 思想是基于人的社会存在而产生的理性认识,它有赖于人们头脑中反映的客观外界现
象的大量积累。
C. 对我们的同志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对完成我们担负的国际主义伟大义务
具有重大意义。
D. 中国从前的“老学究”被人笑话,是因为他们的认识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无法实现认识
第二阶段的飞跃。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群众掌握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就可以取得为改造社会、改造世界而进行的社会
斗争的胜利。
B. 在生活上表现迟钝,对一般问题不感兴趣的人便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们善于考虑深
邃的问题。
C. 社会上许多宣传“三月速成”“包教包会”的培训,也许能够提升人的智能,但无法培养
智慧。
D. 用系统化了的、有合理结构的人类知识来培养智慧,有助于我们在学习中保持辩证唯
物主义的立场。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人的认识的两次飞跃”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B. 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
C.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下。
D. 思考和知识应该是经常同步而行,不然,知识就是个死物。
4. 材料一与材料二论点的提出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 分)
5. 明代大儒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到“如言学孝,则必服劳奉养,躬行孝道,而后谓之
学”。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言论的认识。(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石青山
乔典运
石青山老汉是红草沟大队支书,他们的部队扎在小尖沟,原先山上光秃秃,人们露皮肉。
经过几年集中治理,秃山绿了,庄稼肥了,人们吃饱了,穿暖了,还卖了余粮。可是现在老
汉又要把大队部搬到红崖沟去了,红崖沟又是和从前的小尖沟一样,山是秃的,地是瘦的,
房子是旧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