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130字。
2022年河北省九地市初三模拟联考(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3.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1~4题,20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中华孝道,任五千年时空变幻,始终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代代 (传播、传承)、源远流长。中国人把善事父母称之为“孝”。孝,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孝,是对长者先贤的敬重;孝,是东方人性文明的起点。孝道无疑是(guàn chuān)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主线。孝文化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数十个朝代,更是在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发挥着 (中流砥柱、举足轻重)的道德基础作用,“孝”不(jū nì)于形式,最重要的是内心真正的尊重和孝敬。
(1)根据上面这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guàn chuān) ②(jū nì)
(2)给上面这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2分)
①回报( ) ②倡导( )
(3)从上面这段文字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括号前的空缺处。(2分)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 ,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4)《木兰诗》中,用隐喻赞颂木兰机敏,能力与男子不相上下的句子是:双兔傍地走, ?
(5)描写自然风光,抒发无限感慨。张岱用“雾凇沆砀, ,上下一白。”描
绘出一个悠远脱俗的世界;欧阳修笔下的“ ,鸣声上下”具有动静之美,以树木之静衬托出百鸟啁啾之动,相得益彰。
3.下面两张图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现在有两位同学,分别表达了对“图一”的理解。请你阅读“图二”,将你的理解写下来。(不少于20字)(3分)
【“图一”理解】
同学一: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对人对事,就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此时我们是快乐的!
同学二:善于发现美好的事物,并懂得感恩,就会感到幸福。
【“图二”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班级开展“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共5分)
(1)小文搜集到了下面几则材料,请你整合材料的主要信息,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2分)
①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②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③一斤粮,千粒汗,不惜粮,当自悔。
④《锄禾》不只是诗,知辛苦,更需要行动。
⑤米粒虽小,尤见礼义廉耻;节俭事微,可助兴国安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期间,老师展示了下面一幅漫画,请你向同学们简要介绍漫画的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5~21题,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6题。(共6分)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从地点和时间写起。“黄花”即菊花,是节日最好的点缀和提示。
B.“秋容如拭”写北方秋景明丽,又正值美好的节日,词人愉悦的心情不言而喻。
C.“蛾眉”借指女子,“苦”“强”“殊”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D.结尾词人感叹茫茫红尘竟然无一个知己,心中的无限悲情尽在沾湿衣裳的泪水中。
6.这首词中的加线句子,表达了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