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3650字。
鄂东南三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19分)
材料一:
北京冬奥会为世界人民留下了无数精彩、难忘的瞬间,在赛事结束之后回眸,这一届冬奥会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
现代奥运会始于1896年,它既是世界各国之间体育、科技、精神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现,又是人类为推动竞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奥运文化是一种以体育为载体的文化形态,体育是奥运文化的外在形式,但奥运文化还有着更为内在的文化价值,这是其与一般体育竞赛的重要区别。北京冬奥会除了体现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所说“一种将身体、精神与意志和谐统一在一起的人生哲学”,也为世界奥运史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闭幕式追求一种人民性,鲜明地表现了快乐奥运理念。开幕式中200多人的人民群体,由各行各业的代表、国家功勋以及各民族的代表组成;闭幕式的1300名演职人员同样是来自各大中小学、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这些安排让更多普通民众走近、融入奥运会,感受奥运会的快乐、温暖、感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翁,广大人民的参与和喜爱,才是奥运会在中国得以扎根、发芽、生长的内在动力。北京冬奥会注重人民性理念的传达,既是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行业迅速发展后文化自信的必然呈现,也是中国人民热情洋溢、团结友善欢迎全世界朋友态度的自然流露。
北京冬奥会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的融合,鲜明地表现了奥运会的中国文化特色。在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将中国古代关于岁月的算法及其体现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进行了一次生动展现。开幕式“奥运五环”的亮相则采用了李白诗歌中“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构想,让黄河水铺满整个大地,水凝结成冰后,在鸟巢舞台中央拔地而起。北京冬奥会不仅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而且以科技手段、时代精神重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
北京冬奥会追求疫情防控与体育竞赛的协调,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互爱互助、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世界疫情此起彼伏、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仍然众多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冬奥会期间世界各国运动员的安全,北京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用红色作为闭幕式的主打颜色,这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它不仅代表着喜庆、祥和与幸福,而且氤氲着千百年来的秦汉气息、唐宋遗风、元明清神韵,还象征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革命史、奋斗史。当前人类正处在面对疫情的艰难时刻,红色寓意着世界人民在苦难中的坚守与温暖,寓意着全球一起抗击疫情、面向未来的勇气与希望。北京冬奥会既是一场体育赛事,也是世界人民相互了解、团结一致的聚会,中国红将这种温暖以视觉化的方式传递到全球。
冬奥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赛场,也是展示世界各国文化的绝佳舞台。冬奥会开幕式主题歌《雪花》,歌词简洁而视野阔远,“天下一家”构成了主题曲的核心价值观念。北京冬奥会建设了冬奥赛时音乐曲库,囊括了全世界的主流音乐风格。正是这些精心挑选的或激昂热烈或舒缓悠扬的音乐,将中国人的审美旨趣与世界各地的文化审美进行融汇,它们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而北京冬奥会相关的音乐、影视、文学艺术、雕塑、邮票、绘画、摄影等丰富的周边作品,也将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提起、被传播、被牢记。
(龙其林《用好北京冬奥会的文化遗产》,有删节)
材料二:
2月4日,“双奥之城”北京迎来历史性时刻,奥林匹克梦想再次在中华大地绽放,一场简约而又精彩、浪漫而又空灵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惊艳了全世界。
一是坚持守正创新,用创意直击人心。本次开幕式最具创意或者说最具突破性的一处首推点火仪式。一方面,主火炬是一个巨型“雪花”,而“大雪花”是由参赛各国的“小雪花”组成的,寓意全世界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以微火取代熊熊大火,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微火虽微生生不息,火炬虽小,格局够大,而且明确传递出“低碳环保”理念。这样的点火仪式,在百年奥运历史上是第一次,这既需要强大的文化自信,更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此外,小男孩用小号吹响《我和我的祖国》,176名中国各行各业的代表、56个民族的代表、国家功勋人员等传递国旗,44名来自河北阜平山区的孩子,用希腊语唱响奥林匹克会歌,每一个创新呈现的细节都如此惊艳,直击人心。
二是根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现中国人的浪漫与诗意。2月4日,恰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20时,开幕式以中国传统历法的时光轮转作为倒计时开场,从24数到1,冬去春来,四季更替,每一帧都是壁纸,每一秒都美如画。第24届冬奥会,二十四个节气,又恰逢第一个节气“立春”,诗意的偶然,浪漫的创意,巧妙的融合,再配上一首首中国古典诗篇,一重又一重的意境汇成世界人民都看得懂的美好。中国人通过观天时万物总结的二十四节气,蕴含了中国人传统的勤劳智慧与生命哲学,以此倒计时,正是中国人的浪漫所在。
三是科技赋能,点亮奥运梦想。黄河之水缓缓冰冻,变成一片冰的世界,一块巨大的冰立方光影闪动,二十四套激光刻刀在冰立方上不断雕刻,历届冬奥会标志逐一被刻出来,最终定格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而后,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伴随着冰屑凋落破冰而出。这一幕既有直白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破冰,整体又表现出中国古诗词的气韵以及中国画的唯美。数字科技与高端装置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中国人心中的诗意变为眼前实景。此外,全球技术领先的烟花不仅“雕”出了五环,还“雕”出了中英文“立春”字样,而且开幕式燃放的高空特效焰火,弹药只有1800发,焰火药剂无毒、微烟,大大减少了烟花燃放对环境的影响。科技点亮了奥运会开幕式,也点亮了无数人的奥运梦想。
(宋慈《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何以惊艳世界》,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依照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进行倒计时,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特色。
B.开幕式上亮相的“奥运五环”,采用了李白诗歌“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构想,尽显中华文化底蕴。
C.闭幕式用红色作为主打颜色,体现了北京冬奥会是喜庆、祥和与幸福的空前绝后的体育盛会。
D.点火仪式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极具创意的环节,展现了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敢为人先的勇气与魄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奥运会相比一般体育竞赛有着更为内在的文化价值,因为体育只是奥运文化的外在形式。
B.北京冬奥会不仅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而且对世界优秀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
C.北京冬奥会所建设的冬奥赛时音乐曲库,以“天下一家”为核心价值囊括了全世界的主流音乐风格。
D.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正逢“立春”时节,所以烟花不仅“雕”出了五环,还有中英文“立春”的字样。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北京冬奥会“守正创新”的一项是( )(3分)
A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数仍然众多的背景下,北京冬奥会竭力保障世界各国运动员的安全。
B.两位年轻的队员将火炬放在巨型“雪花”状的主火炬中,雪花缓缓升起,完成了点火仪式。
C.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式与开幕式都没有明星参与,演职人员几乎都是普通民众。
D.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运动员们伴随着经典音乐《欢乐颂》入场,快乐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4分)
5.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将于今年10月在宜昌开幕,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为开幕式提几条建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海鸥乔纳森(节选)
理查德•巴赫
拂晓时分,海鸥乔纳森又在练习了。从五千英尺高空俯瞰,平静的蓝色海面上的渔船成了一个个小点。进早餐的鸥群像是一团稀薄的尘土,在慢慢地浮动。
他还活着!他高兴得微微有点颤抖,也因自己能够抑制内心的恐惧而感到自豪。跟着,他毫不犹豫地紧收前翼,展开短短的弯成角度的翼梢,径直向海面扑去。
他穿越四千英尺的高度时,已经达到极速,呼啸着的海风就像一堵坚实的墙,拦在前面,使他无法以更快的速度前进。他现在是笔直地往下飞,时速二百一十四英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