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800字。
2021-2022学年度九年级模拟检测(三)
语 文 试 卷
说明:
1.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其中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作答,其它试题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区内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超出范围的答案无效,在草纸和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1. 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正确的一项( )
A. 信笺(jiān) 口角(jué) 龟裂(jūn) 一哄而散(hōnɡ)
B. 孝悌(tì) 憎恶(zēnɡ) 应届(yìnɡ) 锲而不舍(qiè)
C. 绮丽(qǐ) 粗犷(ɡuǎnɡ) 嘈杂(cāo) 谆谆教导(zhūn)
D. 驰骋(chěnɡ) 悄然(qiǎo) 拘泥(nì) 脍炙人口(zhì)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一哄而散(hōnɡ)——hòng;
B.应届(yìnɡ)——yīng;
C.嘈杂(cāo)——cáo;
故选D。
2. 选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疫情防控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 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考场。越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越能 党员的党性修养、政治素质、责任担当,越需要广大党员 “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政治自觉,拿出“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深入防控一线,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在大战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A. 考验 检验 增加 才能 B. 检验 考验 增强 才能
C. 考验 检验 增强 因此 D. 检验 考验 增加 因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
检验:检查验看;检查验证。考验: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等)
空一,根据“也是 共产党员初心使命的考场”语境中空缺处动词涉及的对象“初心使命”,结合宾语中心词“考场”,可知,使用“检验”最恰当;
空二,根据“越能 党员的党性修养、政治素质、责任担当”语境中空缺处动词涉及的对象“党员的党性修养、政治素质、责任担当”,结合“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是具体的事件,可知,使用“考验”最恰当;
增强:增进;加强。增加: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多。
空三,根据“越需要 广大党员 ‘我是党员我先上’的政治自觉”语境中空缺处动词涉及的对象“政治自觉”,可知,“政治自觉”应是越来越强,不能是越来越多,因此应使用“增强”;
才能:才能够,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因此:因为这个,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空四,根据“深入防控一线,当好人民群众贴心人,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与“在大战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两句之间是条件关系,应使用“才能”;
故选B。
3. 选出对选文中的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①对于文人来说,书本上的知识总也比不上自己的亲身的经历来得鲜活。要想著书立说,仅靠埋头苦读是不够的。②只要自然的山水,地方的风土人情,才能为不朽之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③以司马迁为代表的历代文人,将自己投入到人文社会和自然山水的怀抱之中,去体验和观察这个世界。④到了盛唐时期,文人的游历活动更是扶摇直上,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
A. ①句删除“自己的”或者“亲身的”。
B. ②句把“只要”改为“只有”。
C. ③句把“体验”和“观察”调换位置。
D. ④句在“篇章”前面加上“优秀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D.扶摇直上:形容迅速直升。后比喻仕途得志,地位等迅速上升。用词不当,应改为“蔚然成风”。故选D。
4.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创作的《观沧海》是一首四言古诗。
C. 《赤壁》与《泊秦淮》都是讽喻之作,作者李商隐,字牧之,唐代诗人。
D. “铭”是一种古代文体,多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铭文的典范之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C.表述有误。《赤壁》与《泊秦淮》都是杜牧所做,而非“李商隐”。故选C。
5. 选出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首联“干戈寥落”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辛苦”和“寥落”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