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120字。

  2022年滦州市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
  3.考生务必须使用0.5黑色水性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1-5题, 21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极目望去,尽是一片苍莽浑厚的黄,长沙绞风,卷舞直上。在沙漠的上空,平铺天际的云层缓缓移动,在起伏的沙漠上投下巨大的影子——此处的天和地,仿佛在亘古的静默中 miàn miàn xiāng qù ,却如两个平行的时空,永无交界。驼铃击响在沙风中,稀疏而拖沓。
  (1)给选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苍莽__________②  亘古 ____③  miàn miàn xiāng qù __________
  (2)“拖沓”中“沓”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
  【答案】(1)    ①. mǎng    ②. gèn    ③. 面面相觑   
  (2)    ①. T    ②. ta
  【解析】
  【小问1详解】
  苍莽(cāng mǎng):指无边无际的样子。
  亘古(gèn gǔ):整个古代。
  面面相觑(miàn miàn xiāng qù):意思是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看着,都默不出声。
  【小问2详解】
  拖沓(tuō tà):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据此可知,“沓”字采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T”,再查音节“ta”
  2. 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诵读经典诗文,可以怡情悦心。读一读王维的《使至塞上》,“__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让我们惊叹于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读一读李清照的《如梦令》,“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让我们沉醉在风光旖旎的荷塘深处;读一读周敦颐的《爱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读一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让我们感受到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读一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叹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思想。
  【答案】    ①. 大漠孤烟直    ②. 惊起一滩鸥鹭    ③. 出淤泥而不染    ④. 濯清涟而不妖    ⑤. 沉舟侧畔千帆过    ⑥.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⑦. 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漠、鸥、鹭、淤、濯、清、涟、畔”等字的正确书写。
  3. 下列各项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是礼仪之邦,人们在言谈中注重谦敬之分,如谦辞有“寒舍”“拙见”等,敬辞有“令爱”“赐教”等。
  B. 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C.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每首八句四联,每一首的颈联和尾联必须是对仗句。
  D. 文言文文体有很多种,其中“书”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便是其中的一篇写景的佳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C.“每一首的颈联和尾联必须是对仗句”错误。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故选C。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电影《你好,李焕英》演绎了一段动人心弦的亲情故事,让很多观众在观影时潸然泪下。
  B. 体育运动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 精准扶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
  D. 广场舞为何在全国遍地开花?原因之一是人民群众追求健康生活的意愿不断增强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缺少主语,去掉“由于”;
  B.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的重要手段”;
  D.句式杂糅,去掉“的结果”;
  故选C。
  5.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又可称文化资产、文化财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保存价值,并经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指定或登录之物品,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2005年8月17日,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采用成都金沙“四鸟绕日”金饰图案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请用说明性的文字介绍下侧“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内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