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820字。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测试(二)
语文试题卷
(全卷四个大题,共26个小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语文知识积累(1~6题,每题2分,第7小题8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氛围(fēn) 蝉蜕(tùi) 桑梓(zǐ) 繁花嫩叶(nènɡ)
B. 取缔(dì) 怄气(òu) 缄默(jiān) 长吁短叹(yū)
C. 惬意(què) 哂笑(shěn) 追溯(shuò) 鲜为人知(xiǎn)
D. 菜畦(qí) 挑衅(xìn) 稽首(qǐ) 人迹罕至(hǎn)
【答案】D
【解析】
【详解】A.蝉蜕(tùi)——tuì;繁花嫩叶(nènɡ)——nèn;
B.长吁短叹(yū)——xū;
C.惬意(què)——qiè,追溯(shuò)——sù;
故选D。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对峙 布局 周而复始 郑重其事
B. 抖数 标本 一泄千里 海市蜃楼
C. 元宵 嘹亮 断章取义 随声附合
D. 烦躁 怠慢 来势凶凶 大廷广众
【答案】A
【解析】
【详解】B.抖数——抖擞,一泄千里——一泻千里;
C.随声附合——随声附和;
D.来势凶凶 ——来势汹汹,大廷广众——大庭广众;
故选A。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北柏乡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 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C.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
D. 沈明同学 这幅漫画夸张而传神,连李老师看了都忍俊不禁。
【答案】C
【解析】
【详解】A.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这里形容柏乡牡丹园美好的事物非常多,无法一一收纳。使用恰当;
B.患得患失: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去。后指对于个人的利害得失斤斤计较。这里形容有些人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使用恰当;
C.扑朔迷离:原指把兔子耳朵提起,雄兔会扑腾不停,雌兔会眯上眼睛,而在地上跑的时候雌雄难辨。后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不能用来比喻天气变化,使用不恰当;
D.忍俊不禁:意思是指忍不住笑出来。这里是指李老师看了沈明同学夸张而传神的漫画忍不住笑了,使用恰当;
故选C。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普洱市总人口为2542898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人口增长了7.12%,文盲率由16.2%下降为7.31%。
B. 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出外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C. 为了避免城市供水不再紧张,市政府决定从水城水库调水以解燃眉之急。
D. 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B. 重复累赘,“妇孺”包括妇女和幼儿,与“孩童”不能构成并列。应去掉“及孩童”;
C. 否定不当,应删去“避免”或“不再”;
D. 语序不当,应改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
故选A。
5. 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 自己,从而才能 自己, 自己,直到最后 自己, 自己。
A. 认识 成长 锤炼 升华 完成 B. 锤炼 认识 成长 升华 完成
C. 认识 锤炼 成长 完成 升华 D. 锤炼 成长 认识 完成 升华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作答。认识: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成长: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锤炼:锻炼、磨炼,反复琢磨研究,使更完美;升华:比喻某些事物的精炼和提高;完成:事情按预定目标做成。根据句子意思的递进关系可知,在句中横线上依次填入:认识、锤炼、成长、完成、升华。故选C。
6. 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