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180字。

  2022年河东区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时,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将第Ⅱ卷答案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2.本试卷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2春晚,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如泼墨山水画般古韵淡然,中国水墨山水的(   )《富春山居图》结合现代科技诗意合璧团圆再现。这幅画的深意不仅在于黄公望高超的笔墨技法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更在于画中富春江两岸山清水秀、宁静祥和的景象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心中向往的家园。
  苏轼、陆游等千古文人俯仰在富春山水间,吟咏胸怀;渔夫、樵夫舟行在笔墨画卷里,歌吟唱答,或高雅,或旷达,或洒脱,或高迈,诗、书、画、印、歌尽在山水长卷中,好一派唐风宋韵,好一派盛世景象!
  借诗抒怀,华夏风骨今犹在,东方风来满眼春。苏轼的“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一笔一墨(   )我们的文化血脉,一字一句诵千年风雅。
  婉转动听的歌曲唤人耳目一新,古典乐器的伴奏妙音飞花,古诗词的吟咏赓续文脉……悠久醇厚的文化传承凝结数千年的岁月(   ),             。
  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发轫之作    糅进    积淀
  B. 扛鼎之作    写进    心血
  C. 发轫之作    写进    心血
  D. 扛鼎之作    糅进    积淀
  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让这个节目所触动的灵魂,是对往日时光的铭记与怀念,是华夏儿女融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独有的家国情怀,更是对民族血脉的春恋与归属。
  B. 被这个节目所触动的灵魂,是对往日时光的铭记与怀念,是对民族血脉的眷恋与归属,更是华夏儿女融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独有的家国情怀。
  C. 被这个节目所触动的灵魂,是对民族血脉的眷恋与归属,是对往日时光的铭记与怀念,更是华夏儿女融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独有的家国情怀。
  D. 让这个节目所触动的灵魂,是对华夏儿女融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独有的家国情怀,是对往日时光的铭记与怀念,更是对民族血脉的眷恋与归属。
  3. 下列有关“山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到苏子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山水间蕴含着古人深沉的宇宙观和自然观,唯美地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神。
  B. 晋代陶渊明说:“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他的身心都渴望着归依青山。自然山水成为古代文人的精神家园。
  C. 富春山水,名扬天下,如同学们初中学过的南朝梁代吴均《与宋元思书》所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D. 在传统文化中,“国家”的概念经常用“山河”“江山”来表述,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能力。
  发轫之作:首次出现的作品或第一部作品。扛鼎之作:比喻作品意义深远。语境说《富春山居图》地位重要。应选用“扛鼎之作”。
  糅进:掺杂、混合在一起。写进:写到里面。对象是“文化血脉”,应选用“糅进”。
  积淀:(动)积累沉淀;(名)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识、经验等)。心血:心思和精力。“数千年的岁月”强调积累沉淀的时间长,应选用“积淀”。
  故选D。
  【2题详解】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津独特的工业发展史,使得天津不少规模庞大、数量可观的老工业建筑仍被保留下来,这些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老工业建筑成为珍贵的时代印记。
  天津在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时考虑尽可能保存工业遗产的本体,通过艺术手段深入挖掘工业遗产本体的价值。工业建筑的整体风貌与空间格局为主要保护对象,如天津红桥意库创意产业园对建筑和构筑物进行加层和立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