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150分钟完成,满分150分)
第一部分   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8分)
(1)我们伟大的祖国,已有四千年以上的文明史。表现在称谓上,则古今名号众多,历代国号多变。然而,最近的两个国号,即1912年创建的中华民国与1949年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却都以“中华”作为专名。为什么要选择中华作为专名?中华在历史上都有些什么指称意义?进而,现在习称的“中华民族”又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看似简单,细究起来,却并不容易解答。
(2)中华一词,起源于魏晋,关于中华名号的来历,历来有两种说法:其一,古代中原地区(黄河流域一带)的人们,认为自己是“冕服章采”的文明地区,因为古代“华”字是“美丽”的意思,又由于历史、地理、认识等条件的限制,他们认为自己所居住的地方位于天下的中央……故名“中华”。其二,“华”字古代为“赤色”之意,周朝人尚赤,又因认为自己的民族居住于中央,故称“中华”。
(3)中华名号通行以后,因言者的出发点不同,所指称的地域也有出入。《晋书·刘乔传》载刘弘上表晋惠帝云:“今边陲无备豫之储,中华有杼轴之困。”以中华对边陲,是指内地而言。《魏书》的用法同此:“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晋书·陈頵传》:“中华所以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中华与四海为互文,是中华指全国。《隋书·突厥传》:“隋末离乱,中国人归之者无数,遂大强盛,势凌中原。”《新唐书》同传则云:“隋季世虚内以攻外……当此时,四夷侵,中国微,而突厥最强,控弦者号百万,华人之失职不逞,皆往从之。”比照以观,中国人等于华人,中国、华都指隋朝所直辖的领土全境。以此,中华之于地理,大抵指内地或全国,以与边疆或域外相对,分裂时则指中原。然则分裂不过是历史的过渡现象,随着统一王朝的一再形成及其疆土的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中华遂成为全国的称号。
(4)中华之于文化,指传统文化;中华之于民族,本指汉族。而随着非汉族的接受传统文化,非汉族也成为中华的一部分,即汉族与非汉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
(5)按中华具备文化与民族意义,陈连开考其源始,或与“衣冠华族”有关:
鄙意以为,东汉以来,经术学问,演成私家世业。及至魏晋,成为仕家大姓,掌握传统文化学术,又进而垄断“九品中正”,品评人物,官居上品,位清势隆,自 “衣冠华族”,不仅傲视于“四夷”,也傲视于寒门“浊流”。……“中华”一词,最初也许与这些“衣冠华族”相关,逐渐地扩及于指传统文化和具有这种文化的人民。
(6)随着中华含义的不断发展,崭新的“中华民族”一词也应运而生。民族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并没有,而用人、族类、部落、种落等词表示。用民族来表示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是19、20世纪之交从日文中引进的。在民族一词引进后,不久就复合出“中华民族”一词。最初,缘于古代传统观念的窠臼,中华民族一般仍指中国的汉族,然而很快含义有了拓展。1913年初,在呼和浩特召开的西蒙古王公会议通电声明:“数百年年,汉蒙久成一家”,“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持民国”。这是非汉族代表人物共同决议,宣告中国非汉民族同属中华民族的一部分。1922年,梁启超撰《历史上中国民族之研究》,指出中华民族包括中国各民族认同的一体特征,他说:“凡遇一他族而立刻有‘我中国人’之一观念浮于其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一员也。”费孝通也指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中华民族这个词用来指现在中国疆域里具有民族认同的十一亿人民。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
(7)随着中华民族含义的确立,与四千多年文明史紧密结合的中华名号,也就成了充分体现中国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文化的伟大名号,而1912年中华民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号,也就具备了全新的含义。作为国号组成部分的“中华”,蕴涵着大意、美意、深意!
节选自《伟哉斯名——“中国”古今称谓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
1.我们祖国的古今名号众多,除中华、中国之外,著名的还有       (1分)
2.第(3)段说“中华”所指称的地域在历史上“有出入”,具体表现为            
                                              (2分)
3. “中华”名号的使用,经常出现在□□ 、□□ 、□□  三个方面。(3分)
4.下列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4分)
A.中华的“华”有“美丽灿烂文化”的意思。
B.远在周朝时期,中华名号就得以运用通行。
C.“衣冠华族”是借指拥有政治特权的阶层。
D.在历史发展中,中华的含义不断得到拓展。
E.民族的认同应表现为共同文化的精神认同。
答:       、        
5.文章认为,“中华”作为国号的组成部分,“蕴涵着大意、美意、深意”。根据你的理解,其意义主要在于(4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