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310字。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5月28日09:00~11:30】
  2022年高2022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编者按:4月18日,中国经济首季报出炉。一季度,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主要指标增速基本稳定,发展质量效益有所提高,开局总体平稳。但世界局势复杂演变,国内疫情近期多发,有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新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经济形势怎么看、就业压力如何解、产业链供应链如何稳、小微企业困难如何破……新华社记者梳理当前中国经济十大关切问题,采访权威部门和权威人士进行解答。
  (一)统筹防疫与发展,如何算好大账?
  3月以来,本土疫情波及30个省份,既有上海、深圳等万亿级GDP强市,也有吉林等农业大省,辐射区域广,链条长,经济下行压力阶段性放大。
  一些境外媒体和机构频频质疑中国严格防疫“代价高昂且不可持续”,社会上也有“躺平”“与病毒共存”等论调。
  疫情防控是“国之大者”。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算的是大账、生命账。防控工作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放在第一位,这是判断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
  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脆弱群体风险大。我国14亿多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如不及时从严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一旦形成规模性反弹,将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更严重损失,极易丧失前期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反观,今年初,许多国家和地区陆续放松防疫政策,但结果是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激增。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5亿,死亡病例逾619万。英国疫情3月以来感染水平已升至历史最高。有英国媒体人指出,与新冠共存政策“无异于一场豪赌”。
  再来算经济账——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是为中国发展赢得主动。
  2020年,正因为中国在世界上“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才最终在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2021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位置。
  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速度快,实现动态清零难度进一步升级。封控措施不可避免带来短期经济冲击,但中国抗疫实践进一步印证:一时的“管”正是为了更好的“放”。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密集出台政策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方面,不误农时保春耕。中央财政下达资金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署投放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农情调度显示,目前春播粮食已完成意向面积的19.4%,进度同比快1.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争分夺秒抓复工复产。深圳,从按下“慢行键”到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开始有序恢复,用时不到10天;山东,3月29日宣布自2月底以来的这波疫情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复工复产进入“快车道”;吉林,4月14日宣布实现社会面清零,社会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上海,本轮疫情传播指数已由2.27下降到1.23,4月16日发布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
  一方面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坚持科学精准防控,防止层层加码“一刀切”,二者统筹兼顾,才能确保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二)应对空前压力,就业能否稳得住?
  经济下行压力,首当其冲影响就业。
  最新统计显示,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就业前两个月温和开局后,3月波动明显。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5%,其中3月为5.8%。
  招聘机构数据显示,本是传统旺季的3、4月,就业市场走势低迷。在今年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就业能否稳得住?
  从就业需求看,总量压力在加大。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近16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二者均为近年新高。
  从岗位供给看,不少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难明显增加、招工放缓,甚至减员、裁员。原本吸纳就业较多的房地产、教育培训、互联网及接触性服务行业,招聘需求明显下滑。
  从供需匹配看,“就业难”“招工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青年缓就业、慢就业现象增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突出。3月,16至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16%,为近几年同期最高值。
  稳就业,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至今,一个鲜明特征是就业优先导向进一步强化。稳就业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并充分体现在各项政策中。今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17.58亿元,比去年增加51.68亿元。
  抓基本——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实施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费政策;显著提高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最高可提至90%;允许地方再拿出4%的失业保险基金结余用于技能培训,并向困难中小微企业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千方百计稳企业、稳岗位。
  保重点——研究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举措,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百万见习岗位募集、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等专项行动;组织实施“春风行动”为农民工、脱贫人口提供就业服务……多管齐下保障重点群体就业。
  拓空间——加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灵活就业政策,在北京、海南等七省份及七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补齐权益保障短板,更好发挥灵活就业“蓄水池”作用。
  在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的同时,还应做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政策储备,全力以赴稳住就业基本盘。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04月19日第07版,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奥密克戎并不是“大号流感”,它传播速度快、感染人数多,截至目前已经在全球造成了超5亿人的感染以及逾619万人的死亡。
  B. 今年3月份,青年缓就业、慢就业现象增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突出,同期的失业率为近几年的最高值。
  C. 今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51.68亿元,这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业优先导向的进一步强化。
  D. 在北京、海南等七省份的七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有助于为补齐权益保障短板探索路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20年和2021年两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长达到5.1%,经济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保持了领先的位置,这得益于我们能够率先控制疫情。
  B.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呈恢复态势,开局总体平稳。但进入3月后,受世界局势和国内疫情等突发因素影响,经济也产生了一些波动。
  C. 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是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稳定而安全的条件的需要,也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要求。
  D. 2021年以来,中央出台了多项保障就业的政策措施。落实落细这些政策措施,旨在缓解当下就业需求多而岗位供给少这一突出矛盾。
  3. 下列新闻事件与本篇报道侧重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技工学校举办的电工职业技能培训课上,授课老师为学员们讲解电工知识。
  B. 湖南省芷江县开展“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为群众送去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科普宣传、医疗服务和法律服务。
  C. 长春市召开专门会议,分类研究企业员工返岗条件,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支持企业的复工复产。
  D. 四川省“高校书记校长联系百家企业”活动中,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陈麟带队走进四川振通检测公司调研就业。
  4. 一、二两段是编者为该新闻写的按语,请根据材料,概括按语的功能。
  5. 文中画线句子读来令人振奋,请分析这两段话是如何达到这一效果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奥密克戎……截至目前已经在全球造成了超5亿人的感染以及逾619万人的死亡”错误。造成超5亿人的感染和逾619万人的死亡并不仅是奥密克戎病毒。
  B.“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问题突出,同期的失业率为近几年的最高值”错误。16至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为近几年同期最高值,并非高校毕业生、农民工。
  D.“在北京、海南等七省份的七家互联网平台企业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错误。不是北京、海南等七省份“的”七家互联网平台企业,是北京、海南等七省份“及”七家互联网平台企业。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船上
  徐志摩
  “这草多青呀!”腴玉简直的一个大筋斗滚进了河边一株老榆树下的草里去了。她反扑在地上,直挺着身子,双手揪着一把青草,尖着她的小鼻子尽磨尽闻尽亲。“你疯了,腴腴!不怕人家笑话,多大的孩子,到了乡下来学叭儿狗打滚!”她妈嗔了。她要是真有一根矮矮的尾巴,她准会使劲的摇。这回其实是乐极了,她从没有这样乐过。现在她没有尾巴,她就摇着她的一双瘦小的脚踝,一面手支着地,扭过头来直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