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8520字。
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卷
语文(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 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曲(qū)径通幽处,流水潺潺(chán),野趣横生。鲜艳的花朵叫巴西野牡丹,鲜艳的红伞伞是美味滋补的高端食材,在云南普洱的万掌山林场,新鲜的植物与新鲜的客人互相问侯,新奇与热情像雨后绿叶上欲滴的露珠。
B. 余光中曾说:“我尝试把中国的文字压缩、捶扁、拉长,来构造它的美感。”无论是文字的排列、延伸,抑(yì)或语法的倒装、易位,还是修辞的各种变格,他都能逞(chéng)才使气,达到一种堪称信手拈来、独占鳌头的境地。
C. 随着文人水墨画的发展和兴盛,元代画家不仅自觉地在绘画创作中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还流行用书法将题画诗跋写于绘画作品的空白处,并钤(qián)盖上自己设计镌(juān)刻的印章,形成了中国画“诗书画印”一体的独特艺术面貌,传承至今。
D. 在《红楼梦》的人物创造中,诗化的意象思维起了不可低估(gū)的作用。书中常常围绕一个艺术形象出现许多对其性格命运身份起映(yìn)带、点缀或暗喻作用的诗化意象。它们像艺术人物身上投射出来的一块块影子,可以局部或不同角度地透示艺术人物的气质、性情以及遭遇。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A.“问侯”的“侯”应为“候”。
B.“逞才使气”的“逞”应读chěng。
D.“映带”的“映”应读yìng。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鲁迅说:“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究竟是如何在思想和写法上进行突破的,却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解释性命题。
《红楼梦》用多重嵌套的手法惨淡经营小说的大结构。以扑朔迷离而又精巧自如的序曲为引线,用悲剧主体故事之外的神话寓言,来隐括全书深广的社会内容。全书有三重结构:“石—玉—石”的象征结构,“政治与爱情”的写实结构,“预言与应验”的谶纬结构。【乙】全书跌宕起伏,有时好像飞流直下,有时又如细水涓涓;忽而巨浪排空,奔腾澎湃,忽而清浅见底,游鱼可数;或成游涡,或成潜流,形成无比复杂而广阔的局面。
立体性的情节结构与复合性的主题意蕴共同构建了一个深不可测的艺术世界。时止今日,【丙】围绕小说《红楼梦》而展开了持续不断的创作,导致了独特的红学现象,广大中华儿女对红楼世界的理解得以体现。“红学”研究依然长盛不衰。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见仁见智 B. 惨淡经营 C. 隐括 D. 时止
3.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