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690字。
初三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卷 2022.06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1-8题,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恣睢(suī) 猥琐(wěi) 襁褓(qiáng) 觥筹交错(gōng)
B. 卓越(zhuō) 熏陶(táo) 衣帛(bó)混为一谈(hùn)
C. 拮据(jū) 祈祷(qí) 羼水(chàn) 彬彬有礼(bīn)
D. 修葺(qì) 竹篾(miè) 稽首(jī) 踔厉奋发(chuō)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震悚 怂恿 窠巢 言不及意
B. 端详 菜畦 惦量 铢两悉称
C.鲲鹏 睥睨 拢统 一反既往
D.深邃 萧索 飘逸 怏怏不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雪如意”“冰玉环”等冬奥场馆造型美轮美奂。
B.电影《水门桥》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一票难求。
C.书法是一门艺术,每一种经典字体的诞生都是书法家苦心孤诣、千锤百炼的结晶,都是取法先人、学习传统、融会贯通之后的成果。
D.一系列中国元素讲述着匠心独运的“东方故事”,呈现着中国文化和冰雪文化、奥运文化的完美融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 分)
A.通过学校开展“禁毒”征文、演讲等比赛,来体现“小手拉大手”的教育效果。
B.近年来的网络流行词,之所以能够引起共情,正是因为它们的语义内涵既准确地描写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更反映了现代人的各种复杂心态。
C.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者以独步、静待、垂思等舞蹈语将《千里江山图》这一经典传奇。
D.《端午奇妙游》《中秋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惊艳全网,其中刺绣、剪纸、小吃和饮食等非遗元素亮点纷呈。
5.下列选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我由衷地感受到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热情。”句中两个“劳动”的词性相同。
B.“热烈欢迎”“一泓泉水”“生日礼物”“壮丽山河”这四个短语的类型相同。
C.“全球疫情蔓延,中国不仅做好自身防控,还研制疫苗为世界防疫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句子是递进复句。
D.从“飞船时代”进入“空间站时代”,这其中记录着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进步、也反映出中国走出了一条科技自立自强的发展之路。(这句话标点符合使用正确)
6.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温故知新'出自《论语》;“教学相长”出自《礼记》;“一鼓作气'出自《左传》。
B.《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指《诗经》的体式;赋、比、兴指《诗经》的表现手法。
C.二十四节气中,唯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传统节日。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有“小得盈满”之意。
D.《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7. 古代诗文默写。(10分)
(1)窈窕淑女,。(《关雎》)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3),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5)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句子是:“ ,。”
(6)南仁东二十二年的砥砺前行,让中国“天眼”望穿苍穹,描绘宇宙。他的精神正如李商隐的《无题》中所说:“ ,。”
(7)喷薄而出的朝阳,缓缓西沉的落日,总能引发诗人无限感慨。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日”字的连续两句 :, 。
8. 名著阅读。(6分)
(1)下列对名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一个捕鲸手和仆人康塞尔跟着尼摩船长在海底做了两万里的环球探险旅行的故事。
B.《昆虫记》为我们展示了许多昆虫的另一面:勤劳的蚂蚁竟然是残暴的掠夺者;看似笨拙的圣甲虫竟是个能工巧匠;看似恶毒的朗格多克蝎,却对自己的孩子关爱有加……
C.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倒拔垂杨柳,在快活林救林冲。
D.保尔参加斗争的第一次尝试其实很不顺利:虽成功救出被土匪押送的朱赫来,却因目击者丽莎不经意间将消息透露给了维克多,而导致被捕。
(2)材料中的两个语段都写渡河(海),但人物的渡过方式不同,请结合文本特质加以分析。(4分)
【甲】很快他们就爬到奔腾的河流上去了,双手握着铁链往前推进。红色的机关枪对着敌人的设防地带开火,子弹像雨一般地洒在桥头。敌人用他们自己的机关枪扫射做出回应,从埋伏的地点对着水浪中颠簸着的慢慢前进的红军扫射。第一个红军战士被击中了,掉到下面的水流中。接着第二个,第三.....可是当他们来到离链子的近处,那些没有被毁去的桥板,多少保护了这些敢死的人,许多的子弹都飞过了,或者打到对岸的悬崖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