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2070字。

  现代文阅读Ⅱ-散文阅读
  《初中课程要求》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对抒情性文体整体感知,理解内容,把握主旨;品味重要语句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作品中的作用;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写作方法等做出评析;主动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拓展对作品的认识。
  《高中课程要求》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散文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应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能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一、散文结构思路分析(行文思路、线索作用)
   分析材料关系法
  关系类型 子关系 特点
  相承关系 承接关系 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哲理的层层相递。
  递进关系
  相并关系 并列关系 文章材料之间是平行的,它们之间或并列或对照。
  对照关系
  相属关系 总分关系
  先总说再分说,或者相反。
  分总关系
   线索法
  线索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常见的线索有以下几类:
  1、以核心人物为线索。
  2、以核心事物为线索。
  3、以时间为线索。
  4、以地点为线索。
  5、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
  分清线索后,自然也就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
   层次法
  根据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子总结出段意,再看哪些段意集中表达同一个意思,划分出层次。
  二、表达技巧
   修辞手法
  散文常用的修辞手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这九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
  (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