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580字。
2022年长沙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题题号后面的答题要求;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试卷共23道题目,考试时量15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 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注意纠正因为方言发音造成的误读,如:“南(lán)方”应读成“南(nán)方”,“洞庭湖(fu)”应读成“洞庭湖(hū)”。
B. 注意纠正人名,地名的误读,如:“晏(àn)殊”应读成“晏(yàn)殊”,“汴(xià)京”应读成“汴(biàn)京”。
C. 注意因音近或形似造成的误写,如:“怂恿”不能写成“怂勇”,“崇拜”不能写成“祟拜”。
D. 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心无旁鹜”应写成“心无旁骛”,“相得益章”应写成“相得益彰”。
2. 下面是初三某同学写的毕业留言,其中加点词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回首三年同窗生活,历历在目。课堂上,我们勤学好问,吹毛求疵;活动中,我们收获欢乐,可歌可泣。同学们,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一起努力拼搏,哪怕结果牵强附会,也问心无愧。
A. 吹毛求疵 B. 可歌可泣 C.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D. 牵强附会
3. 下面一段话选自某班的《班级日志》,其中表述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我们班负责本周的校园执勤工作,大家深感责任重大。②每天,只要广播声一响起,我们就按时到岗,各司其职。③一周下来,我们班获得了“优秀执勤班级”的称号,是因为所有同学共同努力的原因。④通过这次执勤,我们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有些同学常将班级“图书屋”中的书带回家且迟迟不归还。若在“图书屋”旁张贴一张提醒同学及时还书的“温馨提示”,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严禁将图书私自带回家。
B. 让每一本书都能及时回“屋”。
C. 爱惜书籍,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D. 爱惜书籍,不私自带出。
5. 某同学根据“杜甫相关文学知识表”作出了一些推测,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作品名称 创作时间/历史背景 作者经历
《望岳》 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此时在齐、赵(今山东、河北》漫游。
《春望》 757年,安史之乱时期 756年,将家小安置在鄜州,只身前往灵
武投命肃宗,途中为叛军所绊,困居长安。
《石壕吏》 759年春,安史之乱时期,唐军退守河阳,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途经新安、石壕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这首诗。
《月夜忆舍弟》 759年秋,安史之乱中 客居泰州(今甘禽天水),兄弟五人散处甘肃、河南、山东等地,只有最小的弟弟在身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61年,安史之乱还未平定 居住在成都近郊草堂。
《江南逢李龟年》 安史之乱后 流落江南(今湖南一带),后来和李龟年重逢 潭州(今湖南长沙)。
A. 梳理创作时间及历史背景后,推测杜甫的创作高峰在安史之乱期间。
B. 阅读作者经历后,推测杜甫作品内容大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石壕吏》等
C. 依据标题,结合作者经历,推测出杜甫的诗歌有对战争的控诉、山河的赞美、亲人的思念等。
D. 梳理作者经历,发现杜甫一生多在漂泊中追求仕途,其作品也多表现漂泊中的孤独和仕途不顺后的淡泊超然。
6. 古诗文默写。
(1)面对死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
(2)说到奉献,人们常常借用李商隐《无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表达对奉献精神的赞美。
综合性学习。
某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为滋养学生心灵,传承中华美德,学校开展了成果汇报活动。
7. 活动现场需要悬挂标语,有同学写好了上句,请你完成下句
上句:校本课程弘扬传统文化
下句:
8. 下面是校报记者为此次活动写的采访提纲,请你根据采访目的,在横线处补充一个采访问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