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9题,约18270字。

  高中一年级升级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包括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均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90分)
  一、现代文阅读(4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的自觉
  所谓“文的自觉”,是一个美学概念,非单指文学而已。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为艺术而艺术”是相对于西汉文艺“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而言的。鲁迅又说:“汉文慢慢壮大是时代使然,非专靠曹氏父子之功的,但华丽好看,却是曹丕提倡的功劳。”曹丕地位甚高,后来又做了皇帝,极人世之崇荣,应该是实现了人生的最高理想了吧,然而并不。他依然感到“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并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帝王将相、富贵功名很快便是白骨荒丘,真正不朽、能够世代流传的却是精神生产的东西。显赫一时的皇帝可以湮没无闻,华丽优美的词章并不依附什么却被人们长久传诵。可见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文章不朽当然也就是人的不朽。
  这样,文学及其形式本身,其价值和地位便大不同于两汉。在汉代,文学实际只是宫廷玩物。司马相如、东方朔这些专门的语言大师乃是皇帝弄臣,处于“俳优畜之”的地位。那些堂哉皇也的煌煌大赋,不过是歌功颂德、点缀升平,再加上一点所谓“讽喻”之类的尾巴以娱乐皇帝而已。至于绘画、书法等等,更不必说,这些艺术部类在奴隶制时代更没有独立的地位。在两汉,文学与经术没有分家。《盐铁论》里的“文学”指的是儒生,贾谊、司马迁、班固、张衡等人也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和名声的。
  在两汉,门阀大族累世经学,家法师传,是当时的文化保存者、垄断者,当他们取得不受皇权任意支配的独立地位,即建立起封建前期的门阀统治后,这些世代沿袭着富贵荣华、什么也不缺少的贵族们,认为真正有价值有意义能传之久远以至不朽的,只有由文学表达出来的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从而刻意作文。“为艺术而艺术”,确认了诗文具有自身的价值意义,不只是功利附庸和政治工具,等等,便也是很自然的了。
  所以,由曹丕提倡的这新观念极为迅速地得到了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自魏晋到南朝,讲求文词的华美,文体的划分,文笔的区别,文思的过程,文作的评议,文理的探求,以及文集的汇纂,都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们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意识形态的突出特征。西晋的陆机在《文赋》中对文体的区划和对文思作了精确地描述。对创作类别特别是对创作心理如此专门描述和探讨,这大概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头一回。它鲜明地表示了文的自觉。自曹丕、陆机之后,南朝在这方面继续发展。至刘勰的《文心雕龙》把诗文的源起联系到周孔六经,抬到自然之“道”的哲学高度,可以代表这一历史时期对文的自觉的美学概括。
  从诗经的“四言”发展到魏晋的“五言”,直到唐末,五言诗始终是居统治地位的主要正统形式,而后才被七言超越。此外,六朝骈体,沈约的四声八病①说,都相当自觉地把汉字修辞的审美特性研究发挥到了极致。它们对汉语字义和音韵的对称、匀衡、协调、和谐、错综、统一种种形式美的规律,作了空前的发掘和运用。它们从外在形式表现了文的自觉。灵活而工整的对仗,从当时起迄至今日,仍是汉文学的重要审美因素。
  【注】①四声八病:“四声”即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不同声调;“八病”指创作五言诗时运用汉字四声应该避免的八种弊病。
  (选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汉的门阀大族认为通过文学表达出来他们个人的思想情感、精神品格才真正有价值、有意义。
  B. 曹丕之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想以文章的不朽来实现促进社会进步的理想。
  C. 文章发展到魏晋时代慢慢壮大既有历史时代背景,也跟曹氏父子的文学主张有关。
  D. 西晋陆机专门描述和探讨创作类别特别是创作心理,这大约是中国美学史的首创。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作者论证时既有两汉和魏晋的对比,又有从魏晋到南朝“文的自觉”发展的概述。
  B. 文章阐述魏晋时代“文的自觉”,重点论及对文章本身的价值和地位的认识。
  C. 文章引用鲁迅的话表明,曹丕提倡文章华美使得汉代的文章比以往华丽好看。
  D. 文章的末段从诗文的语言、音韵、对仗等外在形式强调了文人自觉追求诗文的形式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丕提倡的“为艺术而艺术”这一新观念之所以迅速地得到了广泛响应和长久的发展,是因为曹丕地位甚高,以皇帝的身份自觉参与文学创作
  B. 贾谊、张衡、班固等人不是作为文学家而是因具有政治家、大臣、史官等身份而有其地位的和名声的,这说明文学家在当时没有独立地位。
  C. 鲁迅说曹丕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是因为相对于“厚人伦、美教化”的功利艺术,曹丕更强调文学及其本身的形式和艺术价值。
  D. 南朝梁刘勰撰写了文学批评巨著《文心雕龙》,同期的萧统编选了一部诗文总集《文选》,这都是“文的自觉”的体现。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是想以文章的不朽来实现促进社会进步的理想”错。由第二段“曹丕所以讲求和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可知,曹丕提倡文章华美仅仅是追求“人生的不朽”,不能说“是想以文章的不朽来实现促进社会进步的理想”。
  故选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38分)
  之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主角
  陈彦
  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的时候,还是不满意,但时间已不允许再化了。他就提了眉,包了大头,穿了行头。要不是知道他性别的人,还真看不出这是男扮女装呢。
  易青娥知道,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不仅天天演练,而且还节制了饮食,甚至还用吃大黄拉肚子的方式,直减到现在二尺二的腰身。自打瘦起腰身来,皮肤就慢慢塌陷了。他一直在叹息:这老脸,对不起李慧娘,对不起观众,尤其是对不起当年看过他戏的老观众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