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21090字。
南充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
语 文 试 题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黑色方框以内,否则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君子”主要是指道德完善、品行高尚的人,而“中华传统君子人格”主要是指儒家的做人理想。具体来说,就是以“四书五经”为核心的君子人格论。“天人合一”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思想,也是儒家君子人格的必备境界。
君子知天。儒家所谓君子知天,主要不是指科学意义上的探究天象,而是为了解道德是从哪里来的,从而更好地实践道德。在孟子看来,好逸恶劳、追求肉体享受,“君子不谓性也”(《孟子•尽心下》)。所谓“人性”是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特有的性,这种特有的性,在孟子看来就是“仁、义、礼、智”。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天赋的人性。他打比方说,人们见到一个小孩子即将掉到井里,就会情不自禁地想救这孩子,这并非为了沽名钓誉,而纯粹是发自人本能的一种“不忍人之心”和“恻隐之心”。这种天然的同情心就是人性,也就是天赋之性。孟子认为,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乃是“四德”(仁义礼智)的端芽。人有此四性,就好比人有四肢一样。人四肢能运动,这是身体的本能;人有仁义礼智“四端”,这是心灵的本能。有这种心灵本能而不去发挥,就如同有四肢而不运用一样,这等于是自残。实践“仁义礼智”四种德性,并让其发扬光大,就是实现了人的天性。实现了天性就等于与天合一,进入天人一体的境界。
君子下学而上达。孔子主张“下学而上达”。 孔子重视“上达”,这个“上达”即是指君子上通天理,即上知仁义礼智来自人的天性,从而实践这种天性。与之相对的“下达”是指小人只知徇口腹之欲,境界卑下。孟子将人的耳、目、口、鼻、四肢等器官称之为“小体”,将心称之为“大体”,“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孟子•告子上》)。孔子又强调“下学”的重要性。“下学”就是下学人事,学做人的道理。儒家十分强调“下学”的工夫,因为生而知之能上达天理的人不多,多数人还是普通资质,而要通过学习而加强道德修养。“下学”的目的是“上达”,反过来说,“上达”也即在“下学”之中。《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首重一个“学”字,说明学习对人来说是多么重要!当然,儒家所谓“学”与当今所谓“求知”不尽相同,其主要还是道德伦理之学,目的是做一个“下学而上达”的君子。
君子乐天。“乐天”也是君子“天人合一”的应有之义。《周易•系辞》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的德行是使万物能够生存,君子取法于此,存此仁心,即与天地合一。与天为一,即进入人生乐境。孟子有“人爵”“天爵”之分。“人爵”就是人的社会地位如官位等,普通人都以此为光荣而追求;所谓“天爵”就是大自然(天)赋予人的无比宝贵的德性。“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孟子•告子上》)。“乐善不倦”是人的天性,实践此宝贵的天性,人就会无比的快乐。
君子知命。孔子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这个“命”字即是指“天命”。这个“天命”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 “天”赋予人的一切特质,主要是指仁义礼智人性四德。第二层含义就是世俗所谓“命运”,指人一生的贫富贵贱、运气好坏等。富贵利达等身外之物,并不是个人想求就一定能求得到的,个人是否富贵利达是由命决定的,这个命也是来自天。人顺从天命,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也有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的意味在内。“君子知命”既要知天所布命于人的仁义礼智四德,发掘人的内在的优良品质,这个可以操之在我;又要在富贵利达、得失顺逆等个人境遇方面顺应命运的安排,不能患得患失、怨天尤人。能做到这两点,就是君子知命,知命也就进入了天人合一之境。
摘编自武道房《试论中华传统君子人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是人类所特有的天性,而动物是没有的。
B.儒家的“学”是指道德伦理之学,即通过学习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C.儒家认为“下学”的目的是“上达”,而“上达”也在“下学”中。
D.“君子乐天”中的“乐天”的意思同现在的“乐观”“快乐”相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段主要通过引用和比喻的论证手法,论述“知天” 是君子实践道德实现天性的基础。
B.第三段对“上达”和“下达”、“小体”和“大体”进行对比,使君子、小人的境界高下立判。
C.文章多处点明引文的出处,并使用“主要”“不完全”等词语,都体现了论证的严密和准确。
D.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君子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基础、路径、表现等,逻辑上逐层递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人合一”之境是儒家的做人理想之一,是中华传统君子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B.“君子知命”既包括君子要努力发掘内在优良品质,也包括君子不追求富贵利达。
C.儒家认为的“顺从天命”与“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之意有些类似, 不完全消极。
D.董仲舒 “道之大原出于天”的言论,也可以证明儒家仁义礼智是天赋人性的观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它具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突发性。突发性指事件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情况,都难以准确把握;对事件起因、规模、事态变化等,也不能事先确定。二是复杂性,主要指造成原因复杂。有自然因素造成的,如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战争引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三是传播的广泛性,某些传染病可能毫无国界地广泛传播。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