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15330字。
大同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边关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结合的景观形态,传递着历史文化内涵。边关出现在唐诗中,皆因丝绸之路的通达,开放的国家社会格局,文人墨客对漫游边塞、从军入幕的崇尚以及包括过所制度在内的国家制度限制等。相比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边关的文化意义更为抽象,象征性更强,所承载的感情也更为复杂。诗人多以社会现实为吟诵主旨,以点带面、由小及大、以虚带实,将边关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战场形势。从军事意义上讲,边关地理位置重要。从唐诗中看,边关的“战火”已经烧入了诗歌意境,不管那些知名关隘是否正在发生着战事,诗歌中的征战杀伐都未曾真正停歇,皆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决心。例如,唐彦谦《咏马》中“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借玉门关指边陲前线征战之地;李白《从军行》中“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体现出关防将士守卫家园、驱敌出境的豪迈气魄。
其次是戍边之所,“关”是军防象征,也是征人和亲属对戍边之地的情感依托。诗歌里有恢弘阔大的战场形势,也有单一渺小的个体自我。边关虽然承载文人将士们建功立业的梦想,但毕竟是遥远的苦寒之地,长期在塞外驻守或是从军入幕不得志之人面对战争的惨烈、环境的荒凉、人情的冷漠生疏都不可避免地产生思念怨愤之情。而人们的情感是相通相应的,在亲朋远赴塞外前免不了“爷娘妻子走相送”,塞外兵士思念故人的情感也不会停歇。因此边关戍守之地,成了思归与念归的交汇。
再次是阳关寄情。在涉及边关名称的唐诗中,有一类“阳关诗”较为特别,这源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的“阳关”指的是友人西行的必经关卡,有着明显的关外无故人的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其曲名便为《阳关三叠》或《渭城曲》,唐代许多诗人都曾提到。在他们的那些诗句中,“阳关”多已失去其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特点,而以人文伴随意义,仅指代曲调或词中涉及的劝酒、伤离别等某些特定含义。
最后是家国分界。丝绸之路上的边关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与中原地区差距较大,作为戍边之所的代表和军事战略要地成为内地与西域的分野、不同文化的分野、生死安危的分野、家国与异乡的分野,是物质与人文界限的共有载体。时任西域都护的班超年老思乡,向汉和帝上疏:“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外绝城,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由此可见,玉门关被汉人看作家国的分界,带有深重的情感烙印。
唐诗中的“边关”含义不再单一,表面。在人们的心目中,除了对距离、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的认知与定位之外,“边关”早已超越了军事防御或是征税、监管缉私的原有含义,被赋予了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家园情怀。
(摘编自邢宇晨《唐诗中的边关意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代诗人在进行创作时,经常以点带面、由小及大,以虚带实地吟诵社会现实,将边关这景观形态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B.无论知名关隘当下是否安定宁,唐诗中的征战杀伐无不承载着将士建功立业的豪情、大无畏的精神和犯我者虽远必诛的决心。
C.涉及边关意象的诗歌既描写恢宏的战场形势,也塑造渺小的个体,“关”是军防的象征,也是征人和亲属对戍边之地的情感依托。
D.年老的护边将领班超向皇帝上疏,表达“依风首丘之思”和“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的担忧,可见汉人视玉门关为家国的分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总说唐诗中边关意象有历史文化内涵,后从四个方面具体阐释。
B.文章引用唐彦谦和李白的诗,是为了证明边关地理位置的重要和边关对诗歌情感抒发的影响。
C.文章将“阳关诗”单列,是为了说明“阳关”既有地理属性和分界含义,也有其人文伴随意义。
D.文章结尾点明唐诗中的“边关”有多层含义,并再次明确“边关”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一论述重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诗中出现边关意象,与当时通达的丝绸之路、开放的国家制度和文人墨客对从军人幕的崇尚等社会因素有关。
B.唐代文人将士们虽然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但面对塞外惨烈的战事、荒凉的环境及冷漠生疏的人情,无不产生思乡怨愤之情。
C.据《全唐诗》记载,与王维相差一个世纪的晚唐诗人李商隐仍吟诵“唱尽阳关无限叠”,足以见出“阳关”意象的流传久远。
D.边关作为戍边之所的代表,早已失去其地理位置的含义,而成为生与死的临界、不同文化的分野、物质与人文界限的共有载体。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8848.86米——珠穆朗玛峰最新测定的高程。12月8日,习近平主席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了这一数字。珠峰是中尼两国的界峰,此次宣布的8848.86米,是“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这是中尼两国团队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开展扎实工作最终确定的。几十年来,中尼不仅实现登山队员联合登顶,还在珠峰环保等方面开展合作,两国友谊在珠峰见证下结出累累硕果。
2020年5月27日,中国人又一次登上地球之巅的消息传来,让世界刮目相看。这次珠峰登顶和高程测量,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