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10字。
第三单元 10.1 兰亭集序 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2、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作家作品知识,文言文相关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本篇课文的主旨寓意。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反复诵读中鉴赏本文,体会本文的美,在美中学。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有关作者的人生逸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味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有致的语言特色。
难点: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百世,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吧!
二、写作背景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三、作者介绍
王羲之,东晋人,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曾任右军参军,人称“王右军”,其文随意挥写,自然有致,情意深远。
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以书法闻名古今,他的文名反被掩盖,本文既是佳篇,也是名帖,文章、书法相得益彰,辉映千秋,流传广远。
四、题目解说
兰亭,在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渚山。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士们时常集会的地方。集,集结成集。序,一种文体。
五、层次结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