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360字。
第三单元 9.1 陈情表 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文章言辞恳切委婉、陈情于事的写法,体会文章的语言表达技巧。
3.品味文章中蕴含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内涵,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赏析本文行文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虛词、古汉语句式等相关言知识。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积累重要的文言文知识。
难点:1、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陈事抒情叙理的方法。
2、理解作者的处境和作者祖孙深厚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今天我们走近李密的《陈情表》,看李密是如何陈情,说服晋武帝的。
二、写作背景
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李密成了亡国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中供养祖母刘氏。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的方针。公元265年,晋武帝请李密出来做官,先拜为郎中后又拜为洗马,就是文中说的“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名节”,从而招来杀身之祸。无奈之下,李密写了这篇《陈情表》。
三、作者介绍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散文家。祖父李光曾为蜀国朱提太守。父早亡,母何氏改嫁,李密由其祖母刘氏抚养。师事谯周,长于《春秋左氏传》。历任蜀汉州从事、尚书郎等职。蜀亡后屏居乡里累举不应。李密44岁时,晋武帝立太子,征为太子洗马,诏书累下,郡县逼迫,他为此上《陈情表》。武帝览表感动,命郡县供其祖母奉膳。《晋书•孝友列传》将他名列首位,誉之“以孝谨闻”。刘氏死后,李密服丧满,应征为太子洗马、尚书郎出为河内温令。李密自恃才能,常望内转,因不遂所愿而怀怨被免官。
李密的作品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感人至深。
主要作品有《陈情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