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970字。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木版年画是一种民间美术形式,但不是一种单纯的装饰审美艺术形式,而是一种活态与流变的民间文化物象。木版年画的题材都是有教化意义的,如《农耕图》《桑蚕图》《男十忙》《女十忙》传递着各司其职、惠国利民的思想,《女学堂演武》《女子自强》表达着男女平等、与时俱进的思想,《高堂金安》《友弟重天伦》暗喻着仁爱诚信、孝老爱亲的思想。此外,木版年画中海量的戏出年画更是借助诸多的历史故事或戏曲情节发挥着知识传播作用,在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民间美术形式本体而言,木版年画的色彩注重光亮醒目,所用原料多为矿物与植物颜料,环保实用又艳丽照人。木版年画的造型注重对生命美好的追求,如男性形象多强调健硕壮美,女性形象多强调柔美丰腴,孩童形象强调圆旺好动,即使动物的形象也如此,如雄鸡、肥猪、大马等。木版年画注重通过类比与夸张来塑造形象及表达寓意,注重谐音所能带来的想象效果,强化了其吉祥寓意与装饰效果。木版年画及其他民间美术资源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需要明白,随着虔诚的宗教信仰心理的淡化与强大政治舆论压力的消除,张贴年画在现今社会生活中或许会成为一种有个性色彩的、求新求异的文化选择。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作为生成于农耕社会的民间美术形式,木版年画如要在当代社会继续占有一定的市场,就必须在题材选择、材质选用、形制显现、寓意寄托等方面有所改变,也就是当今所鼓励和提倡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容之一。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是对木版年画的破坏,而是更高层面的保护,因为“保护不应把它凝固地定个在某个历史的时空点上,要理解和重视文化遗产自身的嬗变和自身发展,要给中国年画注入现代艺术所倡导的诸多元素,传统与现代结合。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利用新材料、新技术,突出自己的民族性、地域特色和时代感”。尝试推进木版年画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因为其只有及时准确反映当下社会的现实状况,表达当前民众的真实欲求,满足民众的心理慰藉,以自我的艺术特征参与到社会改革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
  木版年画作为民间美术形式的一种,是一种待挖掘的民间美术资源宝库。中国年画在中国古老民间艺术中,以其人文蕴含之深厚、信息承载之密集 、地域风格之丰富、民族心理表现之鲜明与深切而著称,其艺术形式和载体最具中国特色和世界价值,是其他民间美术难以企及和超越的艺术品种。此类民间美术资源的转化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较容易形成特色的文化产业,形成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从而形成具有浓厚民族意味的文化品牌。同时,木版年画及其相应的民俗文化的转化更要借助于科学技术及新媒介的发展,依靠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及包容性吸引更多地域的民众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其中,对于形成民俗文化产业都将起到较好地促进作用,如黑龙江的雪村过新年、南京的秦淮灯会、济南的趵突泉灯会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对木版年画的保护从更多的层面予以关注,是对已开展保护工作的回顾与反思,更是对下一步保护研究工作的理性思考,对于我们正持续开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及实践都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摘编自张兆林 邵雪彤《“然”与“所以然”:木版年画保护若干问题辨析》)
  材料二:
  十多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面对庞大的需要保护的项目,“非遗”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困境。从属性来看,“非遗”源自民众的生活实践,其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而在当代若能实现生活传承,则是促进其发展的最好方式。然而伴随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很多原本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非遗”不能继续发挥作用。那么,“非遗”是否真的面临发展衰微的困境而无发展之余地呢?殊不知,消费需求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非遗”真正走入民众生活的可能性。
  以手工技艺类“非遗”为例。随着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广泛流行,手工艺作为传统文化的符号象征,正逐渐成为建构新中式生活方式的重要文化资源而被消费。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在物质生活富足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迫切向往和消费需求的深层结构变化。这无疑为倒逼传统工艺行业转型升级,推动“非遗”走进生活提供了绝佳契机。
  打造中式生活美学,引导手工艺向生活日用方向回归。消费者对手工生活用品的强烈消费意愿,促使手工艺向生活日用方向回归。首先,鼓励手工艺生产经营者开发生活日用品,特别注意提升产品质量与实用功能,通过作品风格的塑造,满足当代人对中式生活品质的追求。其次,鼓励跨界融合。手工艺可以借助流行文化的载体,比如引入动漫等影视作品,实现与现代休闲娱乐的跨界结合,成为社会生活的新时尚。此外,发挥公众人物的引领示范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打造有品质的中式生活美学。
  鼓励设计介入,培养现代复合人才。消费者对个性与美观的追求,使设计的作用日益重要。一方面,要鼓励设计介入手工艺品生产,在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观念相结合,使手工艺品以人们乐于接受的形态走入市场。另一方面,注重对现代复合人才的培养。当代手艺人需要具备现代设计思维,对传统工艺文化与现代中国美学都应有深刻的见解。因此可以借助高校的力量,组织对手艺人等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通过连续教育的方式让他们系统学习设计知识,提升审美水平。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核心价值。总体来说,我国传统工艺品牌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需从多方面鼓励从业者加强品牌建设以促进手工艺走入生活。首先,拓展经营思维,专注产品品质与创新的同时兼顾销售渠道的拓宽、推广力度的提升以及多元服务的提供。其次,提高对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视,注重产品外观、包装、品牌标志等一系列视觉设计,通过视觉形成差异化以满足民众“求异”的消费心理。此外,强化专利保护,并加大实用、技术型产品的研发,以提升品牌的核心价值。
  (摘编自徐赣丽《关注美好需求,推动“非遗”走向生活》)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木版年画是一种活态与流变的民间文化物象,它的题材都是有教化意义,表达着各种社会思想。
  B. 木版年画是一种生成于农耕社会的民间美术形式,在当代它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C.木版年画需要把自我的艺术特征参与到社会改革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D.木版年画的民俗文化的转化要借助于科学技术及新媒介的发展,吸引更多地域的民众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其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非遗”源自民众的生活实践,在当代若能实现创造性转化,则是促进其发展的最好方式。
  B.在物质生活富足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消费需求为推动“非遗”走进生活提供了契机。
  C.重视视觉识别系统,注重产品外观、包装、品牌标志等视觉设计,就能打造中式美学生活。
  D.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发展衰微的困境。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充分发挥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群艺馆等场所的主阵地作用,把“非遗”保护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村面貌提升的过程中。
  B.天津杨柳青镇有30多个村庄的民众从事年画生产。曾经红火的木版年画生产销售聚集了一批人,从而使得年画产品行销大江南北。
  C.在现有传统工艺品牌中,63.25%的品牌成立时间不足5年,74.36%没有产品专利,专利拥有程度较低且实用、研究、技术型专利欠缺。
  D.广为流传的“祥云”“万字”“博古”等寄寓美好祝愿的符号,可以根据具体的转化需要进行比例置换,实现其在转化产品中的重新组合。
  4.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其论证特点。(4分)
  答:                                                                            
  。
  5.木版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内容,如果它植入到南京的秦淮灯会的具体民俗活动中,请你结合材料二提出三条对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建议。(6分)
  答: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断魂枪
  老舍
  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
  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不大会儿,失去了国土、自由与主权。门外立着不同面色的人,枪口还热着。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枣红色多穗的镖旗,江湖上的智慧与黑话,义气与声名,连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
  这是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