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410字。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 文
2022.07
学校____________ 班班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考
生
须
知 1.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0分)
学习演讲单元后,年级举办了“和谐之美”主题演讲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某同学为撰写演讲稿而搜集的一段资料。阅读这段文字,完成(1)(2)题。
【甲】“和”是诞育万物的本源。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时顺应自然地貌,因势利导“筑堰分水”,驯服了曾经怒不可遏的岷江。自此成都平原变成了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史上最严禁渔令”的启动,引导长江沿岸渔民顺应自然,应时而作。几年后原本
(xāo)声匿迹的鳤鱼再现洞庭湖,【乙】“微笑天使”江豚频频现身。云南野生亚洲象北上迁徙,迁回行进约1300公里。政府部门与社会团体一路保护引导,最终使象群安全回到传统栖息地安营(zhā)寨。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在自然中享受和谐之美。
(1)该同学对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拼音对应的汉字和意思有疑问。请你帮他选出判断不正确的一项。(2分)
A.“遏”有“阻止”的意思,读作“è”。
B.“徙”有“迁移”的意思,读作“xǐ”。
C.“(xiāo)声匿迹”中的“xiāo”在此处意为“消失”,应写作“消”。
D.“安营(zhā)寨”中的“zhā”在此处意为“驻扎”,应写作“扎”。
(2)引号有多种用法:①标示具有特殊含义的特定称谓;②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③标示直接引述的内容。对语段中【甲】【乙】两处引号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②【乙】③ B.【甲】①【乙】③
C.【甲】②【乙】① D.【甲】①【乙】②
2.查阅资料后,该同学决定从“人际交往”与“自我省察”两方面来宣讲生活中“和”的可贵。他打算在开头处讲个小故事引起听众兴趣。阅读这个小故事,完成(1)(2)题。
在北宋“熙宁变法”中,王安石与苏轼政见不同。他们在政策争辩中,坚持自我,寸步不让,但在私下交往中,却能洽守交友之义。元丰七年,两人重聚江宁,以诗相和,相谈甚欢。二人的“君子之交”展现了“和而不同”的磊落风范。
(1)该同学在演讲PPT中出示了两幅书法作品,对这两幅作品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甲】作品用墨疏朗,是王安石现存于世的行书精品。
B.【甲】作品清劲峭拔,体现了王安石率意自如的一面。
C.【乙】作品结构整齐,获赞“苏楷书当以此为第一”。
D.【乙】作品蚕头雁尾,显露出苏轼坦荡从容的襟怀。
(2)《新华字典》对“和”的释义有:①相安,谐调;②平静;③连带。你认为成语“和而不同”中“和”的释义应为__________(填写序号),根据故事内容,“和而不同”的意思是。(2分)
3.一位同学在活动后留言,表达了他对古诗文中表现和谐之美的语句的理解,其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刻画对象是老人孩童都愉悦地生活。
B.《大道之行也》中“讲信修睦”概括出儒家理想中“大同”社会人与人和睦相处。
C.《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D.《关雎》中“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体现了君子淑女弹琴鼓瑟、和谐恩爱的画面。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一)默写。(共6分)》
4.吏呼一何怒______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1分)
5.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分)
6.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1分)
7.《大道之行也》中的“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