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6820字。
浙江省台州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了读者的阅读快感,又促进其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作者胡一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评点”这种评论样式在明朝已经发展成熟,出现了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李卓吾评点的《西游记》、张竹坡评点的《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等代表作品。
B.“评点体”的评论绝不脱离原作品,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是使作品经典化的一大推动力。
C.“评点”的内容多种多样,可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也可以分析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语言要简短犀利、睿智幽默。
D.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必须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在视听艺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已经失去了用武之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全文用纵向的结构,介绍说明了评点体这种文艺评论形式的历史、现状以及将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B.“弹幕”提高了评论和作品的融合度,并表现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
C.第三段从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两个方面论证评点者将会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影响。
D.尾段从两个角度对“弹幕”这种新的评点形式可能的发展路径作了大胆的推测,对其未来的发展作了乐观的预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所谓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也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一新格局的优秀文艺评论者。
B.“弹幕”介入的领城将进一步拓展,因而相声、二人转这些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
C.与传统意义上的“评点”相比,“弹幕”这种评论形式的互动性和即时性更强。
D.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应该会得到更深远的发展,甚至可能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材料一:
作为数字化时代的文化热词,“圈层”指人们信息的接受、文娱产品的选择以及社交,在某一相对固定的群体范围内进行。大众文化圈层化,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的副产品。根据人生经历、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大数据,互联网使用者被划定为若干个群组。不同种类的信息和文娱产品,依此“精准”推送。在此过程中,个体构建起具有独特自我标识的信息世界,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也在不知不觉中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