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750字。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卷首语:亲爱的同学,打开试卷的同时,你这一段时间的辛勤努力即将会有一番见证。望你沉着冷静,勇敢地接受考验,考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两个错别字,然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正确抄写一遍。(2分)
  青松忆立迎宾客,骏马弛骋逐东风。
  2.读下面一段文字,为加点的汉字写出准确的读音。(2分)
  翌()日,我们抵达鹿门山。满山苍翠,古朴的建筑掩映林间。从正门拾级而上,轻抚镌刻在牌坊、廊柱上的诗文,欣赏遒劲的书法,感受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风骨。离别在即,蓦(    )然回望,佘晖拥抱青山,鹿门寺庙神秘肃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带一路”是新形势、新常态下把握战略机遇期,造福各国人民的战略抉择。
  B.北斗泽沐八方,嫦娥飞天揽月,天问造访火星,天和筑梦天河……这些好消息接踵而至,真是令国人万般欣慰。
  C.警方提醒市民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强调,对于某些犯罪分子绝不能给他们任何可趁之机,就算追溯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绳之以法。
  D.夜游唐城,凯旋楼、明德门等处的灯光秀璀璨夺目,让人目眩神迷,大呼过足眼瘾。
  4.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马说》就是这种文体。
  B.游记是一种内容丰富、形式自由的文体。《一滴水经过丽江》采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从一滴水这个独特的视角,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集历史、人文、地理等于一体的美丽画卷。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叫《诗三百》,它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论语》《中庸》合称“四书”。
  D.“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这一项工作,不仅要落实到位,而且要宣讲到位。(此句语序不合理,“落实到位”和“宣讲到位”语序颠倒)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走了十几步,豁然开朗了。
  ②洞里有小小流水,深不过人脚面,然而源源不竭,蜿蜒流至山下。
  ③下午下山,去钻了“秦人洞”。
  ④后面有一点平地,也有一块稻田。田中插一木牌,写着“千丘田”,实际上只有两间房子那样大,是特意开出来种了稻子应景的。
  ⑤洞口倒是有点像《桃花源记》所写的那样,“初极狭,才通人”。
  A.①⑤②③④ B.①②④⑤③ C.③①④②⑤ D.③⑤②①④
  6.诗文默写。(每句1分,共7分)
  (1)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2)《蒹葭》开篇以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的诗句是:蒹霞苍苍,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蕴含诗人广厦存寒士的人生理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文中藏有真挚的感情。我们跟随陶渊明走入桃花源,看见老人和孩子们的快乐“______________,并恰然自乐”,我们也不禁嘴角上扬;当柳宗元写到“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失意怅然跃然纸上;“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劳役者的悲歌穿越千年,让人落泪。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8分)
  7.某学校八年级正在开展“古诗苑漫步,含英咀华”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8分)
  (1)请你从下列收集到的句子中整理出一副符合活动主题的对联,并把序号填写到相应的横线上。(2分)
  ①读诗词增加修养 ②亭台楼榭皆歌咏 ③废寝忘食兴事业
  ④诗词歌赋均抒情 ⑤风餐露宿创辉煌 ⑥赏意境陶冶情操
  上联: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
  (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开场的24节气倒计时视频,充满着“中国式浪漫”,极具巧思。24节气变身为倒计时器,24节气与古诗词以及充满生机的当代中国影像融为一体,惊艳亮相在全球观众面前!请根据示例在下面的节气后补充相应的古诗。(2分)
  示例: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雨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下列材料,概括出《中国诗词大会》带来的四点好处。(每点不超过10个字)(2分)
  【材料一】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而在《中国诗词大会》上,选手们对古诗词问题的回答,学者嘉宾对诗词内涵、创作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