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750字。
《唐诗五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诵读诗歌,了解律诗,感受音韵之美;
2. 借助想象和联想,感受景物之美,体会诗歌意境;
3. 结合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想象和联想,感受景物之美,体会诗歌意境
难点:结合背景,领会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情感
三、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检测导入课前改:改为第二个环节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唐诗五首》,看看你们的预习情况,请快速填写表格。
课前改:朗诵五首诗歌,说说有什么异同?
同:创作时代:唐朝;文学体裁:律诗(板书)——知识卡片P63①五律、七律、排律②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通常上下句对仗③押韵。;内容上,都是写景抒情,自然山水。
篇名 作者 诗歌体裁
《野望》
《黄鹤楼》
《使塞上》
《渡荆门送别》
《钱塘湖春行》
师:我们发现,从诗歌体裁来看,这五首唐诗都是——律诗,什么是律诗呢?请阅读P63知识卡片,圈画关键信息。
预设:律诗是近体诗,字数整齐划一,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依次是首联、颔联、和尾联,一般颔联颈联是对仗句。律诗要求押韵。
设计说明:了解本课五首诗歌的共同特点,借此了解律诗的特点,作为文学常识加以积累。
(二)回顾单元目标课前改:改为第一个环节
师:本单元我们已经学过了《三峡》,还记得学习本单元的要求吗?
预设:先读景,再读情,一切景语皆情语。
板书:景 情
设计说明:明确单元学习要求,再次明确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三)学习《野望》
课前改:过渡,明确了律诗的特点,这将作为文学常识,请积累。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诗歌《野望》的内容。
师: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唐诗,齐读标题,想想你产生了什么疑问?
预设:望什么?产生了什么情感?野是什么环境?……
师:那我们首先来看作者在什么环境下“望”?
预设:东皋薄暮望,东皋(注释2),薄暮(注释3)交代了望的地点和时间。
师:隐居之地就照应了标题的“野”。课前改:有一个词叫“在野”与“在朝”相对,就是不为官,不当政。在野党,就是不执政的党派。
师:那么诗人望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诗歌,思考这个问题。
预设:
秋色点明当时的季节是秋季。落晖照应首联中的薄暮。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这是诗人远望之景。诗人用了“树树”“山山”两个叠词,读起来节奏更加舒缓,表现出静谧的环境氛围。“皆秋色”“唯落晖”使远望之景染上清冷的色彩。
颈联也是诗人所望之景。放牧的人赶着牛群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获猎的鸟兽归来。同样是写景,不过诗人望的角度由远及近,且使用白描的手法。在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