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890字。

  古代诗歌阅读:羁旅思乡类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遣兴【1】
  杜甫
  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
  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
  客子念故宅,三年门巷空。
  怅望但烽火,戎车满关东。
  生涯能几何,常在羁旅中。
  注释:【1】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因谏丢官,曾流寓陇右。这首诗写于此时。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蓬生”四句描写风急蓬飞的景象,奠定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客子”两句写出诗人飘零异地的人生处境和久别思乡的心情。
  C.“怅望”两句将个人境遇与社会现实联结,并运用了细节描写。
  D.全诗以比兴起笔,继而以赋展开,结尾以问答形式,直抒胸臆。
  2.本诗中多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这一手法的是
  A.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3.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诗写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①
  苏轼
  行歌野哭②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②行歌,边行走边唱歌;野哭,哭于郊外。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自己除夕夜听到行歌和野哭时的感受,“悲”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B.颔联点出“不眠”的原因是眼睛有病,因而更加感到无乡音陪伴的痛苦。
  C.盖着几条被子双脚依旧冰冷表面上是写身体的感觉,实际是写内心的悲凉。
  D.刚洗完头就感到头发已经稀疏,诗人是借此抒发岁月如流、人生易老的感慨。
  2.诗人为什么要“谢”残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绪?请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罗旧驿①
  王阳明
  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布谷鸟啼村雨暗,剌桐花暝石溪幽。
  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②天北是神州。
  【注释】①罗旧驿,位于贵州的驿站。诗人被贬途经此地。②五云,五色瑞云,常用指皇帝所在之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