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4820字。

  文言文阅读
  考点4 文言文阅读(一~五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每篇文章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8分,最后一道问答题3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贞观元年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曰:“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德彝顿首谢。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念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念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当尽至公,善则从之。德彝所言,真得大体,臣诚心服,不敢遂非。”上悦,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日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B.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日/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C.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D.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日/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所用年号,计23年。年号由汉文帝首创。
  B.海内,泛指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C.郎中,官名,唐时各部都设郎中,分掌各司事务,为侍郎之下的官员。
  D.流,流放,即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对其惩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大宴群臣,让人演奏《秦王破阵乐》,当封德彝夸赞他以神武平定天下岂是文德能比时,能清醒地意识到文才武功应各随其时。
  B.唐太宗因候选官假冒资历和门荫,就发布敕令让其自首,否则处死;戴胄犯颜劝谏,他先是发怒,后听了戴胄的解说,唐太宗对此表示认可。
  C.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贤德之才,封德彝很久没有举荐一人,后来回复说没有奇才,太宗告诉他,用人如用器物,要各取所长。
  D.御史大夫杜淹认为,部门公文滞留丢失的情况,御史有责任检举揭发;而封德彝却认为,各部门应该主动请求,让御史到各部门检查核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2)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5.面对大理少卿胡演的困惑,唐太宗是如何回答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文言文阅读
  考点4 文言文阅读(一~五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每篇文章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8分,最后一道问答题3分。)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贞观元年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曰:“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德彝顿首谢。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念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念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御史大夫杜淹奏:“诸司文案,恐有稽失,请令御史就司检校。”上以问封德彝,对曰:“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果有愆违,御史自应纠举。”淹默然。上问淹:“何故不复论执?”对曰:“天下之务,当尽至公,善则从之。德彝所言,真得大体,臣诚心服,不敢遂非。”上悦,曰:“公等各能如是,朕复何忧。”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日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B.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日/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C.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D.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日/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所用年号,计23年。年号由汉文帝首创。
  B.海内,泛指全国;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C.郎中,官名,唐时各部都设郎中,分掌各司事务,为侍郎之下的官员。
  D.流,流放,即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对其惩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大宴群臣,让人演奏《秦王破阵乐》,当封德彝夸赞他以神武平定天下岂是文德能比时,能清醒地意识到文才武功应各随其时。
  B.唐太宗因候选官假冒资历和门荫,就发布敕令让其自首,否则处死;戴胄犯颜劝谏,他先是发怒,后听了戴胄的解说,唐太宗对此表示认可。
  C.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贤德之才,封德彝很久没有举荐一人,后来回复说没有奇才,太宗告诉他,用人如用器物,要各取所长。
  D.御史大夫杜淹认为,部门公文滞留丢失的情况,御史有责任检举揭发;而封德彝却认为,各部门应该主动请求,让御史到各部门检查核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2)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5.面对大理少卿胡演的困惑,唐太宗是如何回答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