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110字。
古代诗歌阅读训练:讽喻类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乌栖曲
李白
姑苏台①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②奈乐何③!
【注】①姑苏台:在吴县姑苏山上,是吴王夫差为西施所筑。②高:同“皜”,白、明。③奈乐何:一作“奈尔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栖曲》是六朝乐府《清商曲辞》的歌调名,诗人大胆突破旧题偶句收尾的格式,变偶为奇。这陡然收煞的一句,既引人注意,又收束有力。
B.“银箭金壶”,指宫中计时的铜壶滴漏。铜壶漏水越来越多,上面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高,表明漫长的秋夜渐渐消逝。
C.李白的诗歌,大都写得雄奇奔放、直抒胸臆。此诗作者通过台上栖鸦、青山衔日、秋江坠月等景物具体体现了这一特点。
D.这首诗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人物自日至暮、自暮至旦的生活过程,而对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场景,并没有具体描绘渲染。
2.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采桑女
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唐彦谦,唐末诗人。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历二月。
1.下列对这首诗的正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之细小,桑芽之嫩的特点。
B.颈联通过对比,写出因倒春寒,今年的桑叶长势堪忧,暗示了收成可能不好。
C.诗人刻画采桑女,把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
D.尾联一个“愁”,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2.颔联写采桑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她为何“泪如雨”?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作答。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①
陈子昂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
黄屋②非尧意,瑶台③安可论?
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
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
云构④山林尽,瑶图珠翠烦。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注]①武则天当政时期,搜刮民财,大规模地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佛寺。佛寺的规模超过宫阙。崇佛的工程兴起以后,每天要役使上万人,国库耗竭,民不聊生。②黄屋:车名,古帝王所乘,车盖用黄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