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9920字。

  辽宁省实验中学、鞍山一中等五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说道,唐诗“既不纯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着”。他在《美学四讲》中将“审美”划分为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对照起来,如今短视频中的人间百态、电视电影中的光怪陆离凭借一时的耳目刺激,固然能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但同那些积淀了千年的古典诗文相比,似乎少了些更有价值的审美层次。
  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国气象。“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这些黄金时代的诗歌中,今日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中华文明蓬勃的生命力与高昂的自信心。大唐的中央大学里就读着大量的“国际学生”。日本留学生晁衡考过了唐朝的科举,一度官至节度使。他代表大唐出使本国,王维为他赋诗赠别,“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新罗留学生崔致远在长安国子监留学数年后科举及第,来到南京出任溧水县尉,写下一卷《中山復篑集》,成为朝鲜汉文学的开山之作。
  当我们读到中国古诗中的博大胸襟,了解到千余年中国绕着中华文化所形成的“东亚文化圈”,我们便不会妄自菲薄,丢掉中华民族的自信之魂。
  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到“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永恒诗心。摆在我们面前的五言七言、骈四俪六的古典诗文,好比一颗时空胶囊,将千百年前人们的喜怒哀乐封装于此,穿越无数的战乱与尘埃,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会发现,自己和那些逝去的身影共享着中国人的古老情愫。譬如,如今的孩子最盼望的就是放学与假日,围绕着沉重的课业,老师和学生之间不知道有多少明争暗斗、进退两难。从诗中我们发现,唐代的孩子们也有着相同的遭遇:“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嫌迟。明朝是假日,早放学生归。”这位唐代的学生好不容易抄完了课文,开始向老师撒娇:明天就是周末了,今天可以早点放我回去吗?似乎唐代也有着假期补课的陋习呢!
  在古诗中,我们能读划“斯文万古存”的蓬勃生命。百代之下,其情一也。在这些方块字中,汉字的音韵和诗人的情感互相激发,成为后代中国人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
  陶渊明在田园之间,虽箪瓢屡空,却诗酒作伴,怡然自乐;七百年后的苏东坡,在被贬的逆境之中,翻阅着陶渊明的诗集,留下了142首与“偶像”对话的《和陶诗》,从中汲取着安贫乐道、悦纳生活的能量;陆游在南宋偏安一隅的屈辱中锐意进取,在狂风骤雨中僵卧孤村,却仍渴望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战斗。抗战时期的西南后方,无数文人政客、贩夫走卒,吟诵着岳飞、辛弃疾、陆游的豪迈诗篇。在艰难时世中维持着不屈的抗争意志,泛黄的诗篇铸就了现代的民族精神……在这些古典诗文的韵律中,我们能找到情感与理性、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
  摘编自《21世纪的我们,究竟为什么读古诗?》
  材料二
  中国古典诗词之美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音声之关,对应感性的能力;第二是意境之美,对应审美的观念;第三是品格之美,对应道德的境界。读诗读到最后是读人,会引发读者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今天的我们传承中国古典诗词,目的不仅仅是熟读成诵,更重要的是涵养身心,敦品励行。
  今天的我们依然在诵读流传千载以上的诗词,为的不仅仅是能背会写,更重要的是体会那一颗颗诗心,与古圣先贤的生命情感碰撞,进而提升自己的修为,这才是中国古典诗词代有承传的重要意义。比如“诗圣”杜甫《缚鸡行》写了日常琐事对心灵的影响,“鸡虫得失无了时”的困扰,诗人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但诗的结句给出智慧之钥——“注目寒江倚山阁”。“寒江”是远,“山阁”是高,这句是说,应当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注到宏大高远的目标上,把才华和生命投入到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上。
  古典诗词不仅深深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也和当代生活紧密相连。传统节日来临,“每逢佳节倍思
  摘编自张静《中国古典诗词的当代传承:以诗情滋养心灵》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短视频和电影电视等新媒体以短暂的视听刺激给人带来新鲜感,但在审美层次上与积淀千年的古典诗文难以相提并论。
  B.在唐朝就有国外留学生考中科举,出任大唐官职,并写下诗文,由此证明,在古诗中,能感受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大国气象。
  C.无论是古代的诗人还是抗战时期的人们,都在对古代诗篇的阅读中汲取到了对抗艰难时世的不屈的抗争意志,铸就了民族精神。
  D.材料二中,中国古典诗词之美的三个层次,与材料一中,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将“审美”划分的三个层次,一一对应。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承中国古典诗词,不是为了熟读成诵,而是为了涵养身心,敦品励行,引发读者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B.诵读古诗词,体会圣贤的诗心,以提升自己的修为,实现与圣贤的生命情感碰撞,是古典诗词代代相传的重要意义。
  C.古典诗词历经传承,不仅己深深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且在当代生活的诸多场景中,依然有其鲜活的生命力。
  D.在忠于原作基础上创造性地阐发古典诗词,为今人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滋养,是诗词文化传承创新的基础。
  3.材料二的第四段缺少相应的论据证明观点,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此段论据的一项是(    )(3分)
  A.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B.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C.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D.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4.材料一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实例分析说明。(4分)
  5.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为什么要诵读古诗?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受酷刑喊冤阎罗殿  遭欺瞒转世白蹄驴
  莫言
  我的故事,从1950年1月1日讲起。在此之前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在阴曹地府里受尽了人间难以想象的酷刑。每次提审,我都会鸣冤叫屈。我身受酷刑而绝不改悔,挣得了一个硬汉子的名声。我知道许多鬼卒对我暗中钦佩,我也知道阎王老子对我不胜厌烦。为了让我认罪服输,他们使出了地狱酷刑中最歹毒的一招,将我扔到沸腾的油锅里,翻来覆去,像炸鸡一样炸了半个时辰,痛苦之状,难以言表。鬼卒还用叉子把我叉起来,高高举着,一步步走上通往大殿的台阶。鬼卒小心翼翼地将我安放在阎罗殿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