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110字。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7小题,满分13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2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吝啬(sè) 玄虚(xián) 国粹(cuì) 譬如(pì)
B. 蹩脚(bié) 孱头(càn) 自诩(xǔ) 掘墓(jué)
C. 磕头(kē) 糟粕(cáo) 冠冕(miǎn) 残羹(gēng)
D. 存膏(gāo) 茅厕(cè) 徘徊(huái) 脑髓(suí)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玄虚”的“玄”,应读作“xuán”。
C.“糟粕”的“糟”,应读作“zāo”。
D.“脑髓”的“髓”,应读作“suǐ”。
故选B。
2.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弄巧成拙 炯然不同 迷惘 臆测
B. 岌岌可危 前仆后继 潦倒 杜撰
C. 负偶顽抗 曲突徙薪 草莽 耿直
D. 功亏一匮 走投无路 即使 阿谀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A.“炯然不同” “炯”应写作“迥”;
C.“负偶顽抗”的“偶”应写作“隅”;
D.“功亏一匮”的“匮”应写作“篑”。
故选B。
3. 下列各组句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②拜送书于庭③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④匈奴诡言武死⑤因泣下霑衿⑥如有地动,尊则振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通假字用法和意义 能力。
①“不”,通“否”,“是否”“可否”等表示“是不是”“可不可”等意思;句意: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
②“庭”,通“廷”,朝廷;句意:在朝廷上叩拜大礼才送出国书。
③“孰”,通“熟”,仔细;句意: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从长计议此事。
④没有通假字;句意: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
⑤“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句意:说着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
⑥“振”,通“震”,震动;句意: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
故选A。
4.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 信义安所见乎
C. 为降虏于蛮夷 D. 子卿尚复谁为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句意:自书上记载到现 ,也从未有过这种事。
B.宾语前置句,“信义所见安乎”句意:哪里还能看到什么信义?
C.状语后置句,“于蛮夷为降虏”,句意:在蛮夷之地做投降的俘虏。
D.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句意: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故选C。
5. 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最高级长官,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B.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 汤镬:死刑的一种,也作“烹”,是把人放入大鼎或大镬,用滚汤将人活活煮死的酷刑。
D. 寿(为秦王寿):祝人长命,活得久。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寿”: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为秦王寿:作为秦王的寿礼。
故选D。
6.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形容词用作动词,尊重
B. 且庸人尚羞之 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害羞
C. 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用作动词,执、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