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770字。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外国小说阅读指导及专练(含解析)
  阅读外国小说,要对人物、情节和环境进行把握,才能领略小说的主旨,理解小说的主题,才算读懂了小说。解答小说类的阅读题也就轻而易举了。
  一、外国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小说的表现中心,是核心要素。如《最后一片叶子》中的老画家贝尔门,脾气古怪但又充满爱心;《项链》中的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但又诚实正直。这些人物形象十分鲜明突出,我们甚至都能从中找到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人的影子。
  1.主要人物的作用:
  (1)从结构方面,主要人物对情节有推进作用,有时还起到线索的作用。
  (2)从内容方面,主要人物能够反映社会现实和寄托情感,给人们带来某种启示。
  2.次要人物的作用:
  (1)“自身作用”指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
  (2)“衬托主要人物”是其主要作用,有正面衬托和反面衬托两种。
  (3)“情节作用”主要是线索作用,推动(串起)故事情节发展。
  (4)“主题作用”是指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
  二、外国小说中的情节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情节是否合理,是一篇小说能否成功的关键。外国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和尾声。
  1.开头情节的作用:
  (1)一般开头: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②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作铺垫;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设疑开头:①造成悬念,引起下文;②引起读者的思考或阅读兴趣。
  (3)写景开头: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
  2.中间情节的作用:
  (1)补充叙事,解释矛盾关系。
  (2)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埋伏笔。
  (3)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3.结尾情节的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与前文的伏笔形成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2)伤感的悲剧结尾:能更好地深化主题;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令人动容,引人思考,回味无穷。
  (3)大团圆喜剧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使阅读者与主人公和作者的情感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凸显美好人性,符合大众的审美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4)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
  三、外国小说中的环境
  外国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烘云托月,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有时则是映射或暗示主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1.外国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和文化,点明时间、季节。
  (2)渲染故事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3)烘托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心境。
  (4)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
  (5)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
  (6)深化作品主题。
  2.外国小说中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者影响、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文学类阅读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海明威
  乞力马扎罗山,常年积雪,在它的西高峰旁,发现了一具风干冻僵的豹子骨架。这头豹子到峰顶寻找什么?没人知道。
  午后,一棵金合欢树宽大的树荫里,挂着一张帆布床,一个男人躺在床上。他望向刺眼的平原,三只秃鹫令人厌恶地蹲在那里。
  “或许飞机到我死都不会来。”
  “我不明白你的腿怎么会这样。”女人说。
  “腿刚擦破的时候,我忘了在伤口上涂碘酒。到后来情况严重了,可能是因为石炭酸溶液,麻痹了微血管,生成坏疽。”他看着她说,“我累了。
  现在,他的脑海中出现了喀拉卡奇的一个火车站。他背着包站在那里,看着辛普朗东方快车的头灯刺破夜色。那场撤退之后,他正要离开色雷斯。这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