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000字。  古诗鉴赏:如何读懂诗歌
  一、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
  (一)把握标题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例如:
  诗题
  重要信息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咏素蝶诗》《鹊桥仙•七夕》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②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征人怨》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 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①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②交代了写作目的(留别);③交代了诗的体裁(古体诗);④暗示了写作手法(浪漫主义手法)。《梦游天姥吟留别》
  [即时应用]
  1.《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一诗,从标题上来看,交代了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
  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
  ③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
  微风惊暮坐, 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 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 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 为拂绿琴埃。
  (二)带着标题去读诗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例: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①时间是中夜(半夜);②地点是西园;③人物动作: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
  猜想 ①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②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
  读诗 ①我们在诗中就看到了“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点题)
  ②标题里有月,诗中第二句就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③作者“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句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作者的心情很寂寞。那么,作者为何会寂寞呢?再联系写作背景(贬谪永州)就可知晓了。带着对标题的疑问,我们读懂了该诗。
  读标题
  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这样,我们就可以依据标题,了解开头的内容。
  [即时应用]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乌 夜 啼 陆 游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从词中的“弄笔”“钩帘”“听新蝉”这些词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读词牌: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圣无忧”,平韵四十七字。(“乌夜啼”,乐府旧题,《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列于《清商曲辞•西曲歌》,并引《古今乐录》云:“西曲歌有《乌夜啼》。”古辞多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2)猜想:作者为什么夜里不睡?心情如何?(3)读诗:“素月”与标题中的“夜”对应,诗人在干什么?原来在“弄笔”写作,再联系陆游的生平作答。
  参考答案: “弄笔”表现词人报国壮志被压抑,兴酣落笔,藉以发泄愤激的感情;“钩帘”挂起帘钩,迎风纳凉;“听新蝉”以动衬静,凸显环境的清幽。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词人表面闲适而内心却不平静,胸怀天下却壮志难酬的郁闷。
  二、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结构章法
  补充:关于诗歌分类
  《 唐诗三百首 》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代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中国的诗歌发展到唐朝,形成了一种新的诗体——律诗和绝句。因为它对每首诗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故称为“格律诗”;因为它产生于唐朝而有别于前代的古诗,故又称为“今体诗”或“近体诗”。
  绝句亦称“截句”、“断句”。每首四句,以五言(每句五个字)、七言(每句七个字)为主,简称为五绝,七绝。律诗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朝初年。每首八句,四韵或五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每首有十句以上的,则称为“排律”。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等。
  现代诗也叫“白话诗”“自由诗”,与古典诗歌相对而言,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
  小结:诗歌的分类
  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按格律分:古体诗(古风)、近体诗(格律诗)
  按字数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
  按内容分:借景抒情诗、托物言志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边塞诗、送别诗、羁旅诗、隐逸诗、社会讽喻诗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