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60字。
高考作文备考写作提升课堂:观点从缺乏思辨到具有启发作用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以“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词语评价人的身份;十几年前,我们又以“蓝领”“白领”“金领”等词语区分人的身份;央视新闻的一篇《早安啊,打工人》的公众号文章让越来越多的人以“打工人”自标身份……而“打工人”这一称呼也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赞同“打工人”这种提法的,说“打工人”是对所有从事体力和技术劳动者的统称,这三个字代表着勤奋、热情、坚韧和上进,是当代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认为这一称呼本身带有嘲讽和调侃的嫌疑,是新时代下人为的强行阶层划分,企图通过这种幽默式的调侃缓解当前年轻群体的高压生活环境。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写一篇作文,向《青眼看社会》杂志的“热点时评”栏目投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导
这道材料作文题的难点在于,表面上,材料部分提供了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打工人”这一称呼好,代表了勤奋、热情、坚韧和上进的品质,另一种则认为“打工人”这一称呼不好,带有嘲讽和调侃的嫌疑。似乎选择其中的任意一种观点都可以。然而,任务情境中明确提出了“请写一篇作文,向《青眼看社会》杂志的‘热点时评’栏目投稿”这一任务,同学们往往容易忽视,甚至很难理解。既然投稿的杂志是《青眼看社会》,“青眼”和“白眼”相对,青眼表示喜爱或重视、尊重。放在作文材料中,这意味着我们应正面看待问题,表达积极向上的观点。如果审题时没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就可能出现偏题的情况。
原文
“打工人”,好
央视新闻的一篇《早安啊,打工人》的公众号文章让越来越多的人以“打工人”自标身份。在我看来,“打工人”,好。(开头虽亮出了观点,赞成“打工人”的这一称呼。不过,若能先引述其他称呼,再引出“打工人”的称呼,效果会更好。)
对身份的界定直接关系到人群的等级差别。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以“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词语评价人的身份,自然造成了人群鲜明的阶级对立;十几年前,我们又以“蓝领”“白领”“金领”等词语区分人的身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