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9050字,
[苏教版]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高一月考
               语文模拟考试试题与答案 
制题人:张清臣
一、(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龟(jūn)裂   发酵(xiào)     粗犷(guǎng)    称(chèn)心如意
   B.殷(yān)红   叱咤(zhà)      龋(qǔ)齿       命运多舛(chuǎn)
   C.埋(má i)怨  关卡(qiǎ)      闭塞(sā i)     饮鸩(zhèn)止渴
   D.角(jué)色   奇葩(bā)       伫(zhù)立      扑朔(shuò)迷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装帧        针砭        世外桃园        各行其事
   B.通牒        告罄        如梗在喉        好高骛远
   C.脉搏        膨胀        仗义疏财        和盘托出
   D.抉择        厮杀        以老卖老        要言不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穿过月亮门,眼前是一座              的小花园。这里绿树婆娑,鸟语蜂鸣,流水淙淙,真是一个读书、休憩的好去处。
    (2)新闻作为大众传媒,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不完全         于一般党政部门的宣传工作。
    (3)现代化的泉城需要现代舞,现代舞艺术更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泉城,这已是无可                的事实。
    (4)我们             陈水扁,立即停止在葬送两岸和平合作双赢的邪路上一意孤行,不要再给台湾同胞和两岸关系带来更大的危害。
   A.幽雅      类同      置疑      正告                B.幽雅      雷同      置疑      警告
   C.优雅      类同      质疑      警告                D.优雅      雷同      质疑      正告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日本感到,巨人中国将重新站起来,而自己除了经济大国的地位之外,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无足轻重,在亚洲影响力也是大幅下降。
   B.今年,阵容日趋豪华的鲁能泰山队让国字号队员坐上了冷板凳,这在外人看来真有点暴殄天物的味道,但这样的阵容打造出了一把背厚刃薄的好刀。
   C.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酒楼过年渐成时尚。今年春节期间,由于中档饭馆、酒楼提供的菜品和价位比较实惠,因此,吸引着众多顾客纷至沓来。
   D.由于千年风雨剥蚀,沧州铁狮子锈损严重。美国的两位文物保护专家专程赶来,为抢救这座栉风沐雨的铁狮子出谋划策。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前几天,晚报教育版上刊登了一篇题为《孩子爱看西游记》的文章,其中的道理很值得文艺工作者们借鉴,也值得广大教师思考。
   B.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号召人民政协的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委员,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C.要有意思才有话说;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D.王老师说:“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全班四、五十人的意见,你最好都听一听,搞清楚大多数人到底赞成什么。”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将对京沪铁路运力长期严重紧张局面、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东部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B.这种以社区居民楼院为中心,沿街楼房一二层为商业服务用房,集餐饮、购物、文体、教育、卫生、家政、中介、资源回收等8项服务功能于一体,将成为我省未来推广的重点。
   C.组委会还将举办齐鲁(国际)原创动漫作品大赛,设立齐鲁动漫发展论坛,使山东乃至国内原创动漫成就得到最大限度的宣传与展示。
   D.写考场作文,语言是很重要的,可审题也一样不可小视,准确地理解题意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
二、(8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美丽《诗经》
鲍鹏山
《诗经》是一个谜,它有太多的秘密没有被揭开。可是,它实在太美了,使我们在殚精竭虑不胜疲惫的解谜失败之后,仍然对它恋恋不舍。
《诗经》与我们的距离主要体现在我们对它的无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断一点地说,有关《诗经》的现有“学术成果”,大多数是出于推断与猜测。对很多问题我们都各持见解而互不相让。即便有些问题看来已被“公认”,但那也正是全体的无能为力。我举几个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总有一个神秘出身一样,《诗经》的出身也颇扑朔迷离。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便有了“采诗说”和“献诗说”。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诗”之说,且都说得极有诗意。但仔细推敲他们的说法,却并无任何历史根据。司马迁就没有这种说法》,英才苑《左传》中也无这种说法。但我们却又无力驳斥班固和何休,因为他们的说法虽然缺乏证据,却是一个合理的推断。更重要的是,否定这个说法,我们并不能提供一个更合理的说法。
与国风“采诗”说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来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献诗”。这种说法也只有《国语》“召公谏厉王”中的一个孤证,且这“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之英才苑“诗”,是否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问题。况且,就一些尖锐的讽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对皇父等七个用事大臣的点名揭批,大约也不是“献诗”的好材料。
《诗经》的搜集固然是一个问题,然而集中起来的诗,要把它按一定的规则编排成书,又是哪些人?最后毕其功的人物是谁?司马迁说此人是孔子,这当然是最好的人选,但司马迁并没说明他这么说的证据。这个说法也受到后人的质疑。
就《诗经》本身,它的作者是一个更大的问题,但学术界已不把它当作问题,大家一致得过且过了。抗战前,朱东润先生在武汉大学《文哲季刊》上对“国风是民歌”的说法提出理据充分的质疑,却不见有什么反响。1981年,朱先生又出出版《诗三百篇探故》,仍没见什么回应。我私下认为这种尴尬其实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过且过。
上述种种学术疑问并不影响我们对《诗经》的欣赏和喜爱。正如一位绝世佳人,她吸引我们的是她的美丽和风韵,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据《世说新语》载,东晋谢安曾问子弟《诗经》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谢玄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几句,确实很美,但如果谢太傅问我,我一定回答《陈风·月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