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980字。

  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红楼梦》的人物出场艺术
  关四平
  ①所谓“出场定型”,意为人物一出场,作者即总体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以使读者对此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贾宝玉和林黛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对他们的出场,作者就采用了“出场定型”的聚焦式方法,以给读者一个总体的深刻印象。二人正式出场是在第三回,作者以内视点的方法集中笔墨次第写来,先在林黛玉眼中写贾宝玉,再在贾宝玉眼中写林黛玉。二人四目相对,俱是有情,眼中泪,心中事,意中人皆由此一见始,作者着意在对方眼中写出,可谓匠心独运,颇有深意。
  ②黛玉见宝玉是先视形,再由形窥神,由神知人。形包括服饰与容貌等方面,服饰描写一再强调,冠、褂、袄、裤、靴、玉齐全,纯用工笔,显出贵族公子的气派;容貌描写双重用墨,面、色、鬓、眉、目、态具在,昭示其美男子的神韵。“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与“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等前后两段传神之笔,语异而意同,重在写其内心之情,强调他是古今少有的多情种。两首《西江月》,意在揭示其与传统评价标准相违背的带有叛逆色彩的独特思想性格——“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这似贬实褒、明贬暗褒、寓褒于贬的手法,全面地概括了贾宝玉的不合时宜特征,可以视之为统领全书贾宝玉形象的总纲。
  ③宝玉见黛玉是先总写,再细描;先观貌,次看神,后写心。总写只用八个字:“细看形容,与众各别。”这是形神兼备的包括气质、风度在内的出类拔萃的整体感觉。细描重在借形传神,以“眉目”传情达意。“眉”以“似蹙非蹙”状之,现出其多愁善感的性格;“目”以“似喜非喜”状之,写出她敏感多疑的禀性。而“态”、“娇”、“闲静”、“弱”、“病”等词语的推敲,意在突出她的气质方面的独特性。这里面既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影响,已为此后的性格发展作好了铺垫。“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与前相应又对黛玉形象作一综括,强调其聪明颖悟、智慧过人以及无人可及胜过西施的病态美。宝玉眼中的这段描写又与同回前面众人眼中的黛玉形象——“举止言谈不俗”,“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相互映衬,相互印证,达到全书的最高层次。
  ④凡此可见,“出场定型”的写人方法用在小说主要人物身上是颇为允当的,它可以在人物亮相的瞬间一下子使其形象鲜明起来,给读者一个明确深刻的总体印象,使读者容易把握。同时,也为人物思想性格的丰富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定型”(思想性格)与“定形”(外貌特征)的相互映照,内视点与外视点交叉综合运用的艺术处理,也使这种方法具有了相当大的艺术张力。
  ⑤若追源溯流,可知这是曹雪芹在集前人之大成基础上的新创造。我们先来看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出场定型”写人方法的运用。它的主要人物诸葛亮、刘备、关羽、曹操等均是“出场定型”,如曹操的奸雄性格定性在作者57个字的概述中“出场定型”,并且以许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语,定下其一生的性格基调,在以后一系列反复强化的传奇性情节中,作品围绕其“奸”与“雄”这两个层面,不断强化其性格定性。又如《水浒传》的中心人物宋江形象的塑造,也是“出场定型”。他一出场,作者是以内视点的角度写之,即借书中人物何涛眼中写出,以一段四六韵语兼写形神,然后是三百余字的全方位介绍,最后以一首《临江仙》词收结之。
  ⑥综上可见,“出场定型”是保留在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的一种写人艺术经验,《红楼梦》正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又发展之,进而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比如:虽同是“定型”与“定形”的辩证统一,《三国志通俗演义》与《水浒传》所定之“型”,主要是人物道德与才能等内容,还显得单薄,而《红楼梦》所定之“型”,其内涵则丰富得多,已深入到人物的感觉、知觉、思维、意志、情感等心理层面,而这些内容显然是人物形象塑造当中更细密、更隐微、更具个性化的东西。如果说《三国志通俗演义》与《水浒传》所定之“形”,主要在于眉目的不凡及其所包含的某类人物的特征与象征意义,那么《红楼梦》所定之“形”,则更注重眉目中所透露出来的人物独有的气质风度与神态情韵。
  (选自《论〈红楼梦〉的人物出场艺术》,有删改)
  1. 下列对于“出场定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场定型”是指人物一出场,作者就从总体上概括其思想性格,描绘其肖像特征的一种方法。
  B. 内视点与外视点交叉运用的艺术处理,使“出场定型”在人物的描绘上有了相当大的艺术张力。
  C. “出场定型”这种方法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中都得到了应用,如对曹操、宋江等人的描写。
  D. “出场定型”能够使小说中的人物在亮相的瞬间形象鲜明,它主要包括“由形到神”和“由神到形”两种。
  2.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对《红楼梦》的中心人物,曹雪芹都采取了“出场定型”的方法。如对贾宝玉,作者从服饰、容貌、内心之情等多个方面为其“定型”。
  B. 《红楼梦》宝黛二人正式出场时,作者先在林黛玉眼中写贾宝玉,再在贾宝玉眼中写林黛玉,符合内、外视点相结合的处理手法。
  C.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定下了曹操一生的性格基调,在随后的情节发展中,曹操“奸”、“雄”的性格特征不断得到强化。
  D.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的人物“出场定型”法,是在学习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写人艺术经验后,又有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创造。
  3. 概括第③段的论述思路
  4. 请依据本文内容分析《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描写成为文学经典的原因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人世间(节选)
  梁晓声
  四年里,他这位从“大三线”退休的老建筑工人,似乎把光字片当成了“小三线”,把自己家所在那条被违章建筑搞成了锯齿状的小街当成了主要工程。如何让自己的家看上去还有点儿家样,理所当然成了他心目中的重点工程——他似乎要独自承担起改良的神圣使命。在春夏秋三季,人们经常见到他在抹墙,既抹自家的墙,也抹街坊邻居家临街的墙。他抹墙似乎有瘾,四年抹薄了几把抹板。有一年,街道选举先进居民,他毫无争议地当选了,区委副书记亲自奖给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