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860字。

  《定风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础文言知识,增进了解诗词格律知识;深刻体会作者情感;学习作者通过小事表现深刻哲理的写法;
  2、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以加深对词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体会作者遭遇贬谪依旧旷达的态度;仔细品读课文词句,领会其中人生哲学意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旷达胸怀与人生理想;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与逆境;
  二、课型与课时:
  新授课/2课时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词作内容,积累字词知识;感受作者特定情境下的人生体悟,思考体会其中的哲学意义;
  难点:深层理解诗词创作规律;品味词作的艺术特点;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朗读吟诵掌握断句与读音,加强对于诗词平仄、体例等知识的理解;加深对词作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接受;
  2、问题启发法:通过文本的分析与启发性问题的设置,逐步引导点拨学生思考,深刻理解作者的心境和人生态度;
  3、资源辅助法:多媒体教络图片、音视频等线上资源,增强内容趣味性与吸引力,拓宽知识广度与深度,提高课堂整体效率;
  4、讨论互动法:援引生活事例,联系课文情感,与同学们讨论课文内容,深化对作者的人生哲学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课时:
  1) 新课导入 (6分钟)PPT视频播放
  (回忆旧知)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处于政治夹缝中的苏轼总是被打击的对象,一贬再贬,但从他的诗词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苏轼性格中旷达刚毅、乐观潇洒的一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定风波》正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一精神特质,《定风波》是作者被贬官到黄州的第三年写的。
  余秋雨曾说过:“苏东坡成就了黄州,黄州成就了苏东坡。”苏轼是在朝廷新旧党之争中被排挤打压而时运不济。有意思的是新法当政,他发现新法弊端,故反对;旧法当政时,他又觉新法仍有可取之处,所以他不见容于两端。苏轼因不满新法中某些政策及其执行中的流弊,写过一些批评和讽刺性的诗文,被有些人将他以“谤讪新政”之罪弹劾入狱,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苏轼差一点被处死,坐牢103天,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才算躲过一劫,最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他当时的恐悸、苦闷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他曾决心“不复作文字”,不仅对时政噤若寒蝉,而且在与朋友的书信往来中也不敢畅所欲言;他经常出入佛寺道观,俨然以佛子道士自居,一修炼就是七七四十九天;他经常一个人策杖江边,踽踽独行,品尝着这生活的苦果。
  但这仅仅是苏轼人品修养、性格情怀中的一小半,而能在困难中卓然特立,能在逆境中独行,能从悲哀中排遣超脱,能从苦难中品尝人生,才是苏轼人品性格中的另一大半。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拓展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人物经历,体会理解作者心情,分析建立人物形象)
  2) 讲解新知(36分钟)
  a. 检查预习:(9分钟)
  ① 知人论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苏轼生活在宋神宗时期,面对朝廷权贵的明争暗斗、争权逐利,他不愿卷入新旧两派纷争,因而受到了双方的排挤和打击,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黄州是其首次被贬的地方,也是本首词的创作地点。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即苏轼贬谪黄州后的第三年,《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样一首于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波澜的词来。
  ② 字词解释:吟啸、徐、芒鞋、料峭、萧瑟
  ③ 大意疏通: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④ 诗词知识:《定风波》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仄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平仄(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